新课改下的教学方法
随着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新课改的理念下,我们一直强调要适当的“放手”,更多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教育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也一次次地进行改革。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之间存在差异,学生之间存在差异,适合别人的教学方式不一定适合自己。需要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借鉴优秀的教学方式,并在实际工作中摸索,打造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好的教学方法至少应该符合以下条件:

一、树立学生本位思想
教师只有树立“学生本位”的教学观,站在学生的视角思考问题,营造“生本的课堂” ,才能激发学生提问题,是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开始,也是他们思维走向敏捷,思想走向成熟的开始。
教师必须克服旧的教学思想观念,树立新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学思想观念。思想品德课以品德教育为核心,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又是具有鲜明个性的独立个体,他们有自我意识,有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追求和个性,有自主性、能动性,因此,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教育者、受教育合作互动的动态过程。
二、创新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除了不断提高自己身的教学素养外,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法,创新教学方式。教学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以新颖恰当的教学风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通过优化信息环境、数字资源、教学平台、智能算法,探索基于学习数据分析的教学应用,进一步推动教学方式变革,提升教育教学效率。
三、改革评价模式
科学有效的评价可以更好地唤醒师生的内驱力,以素质提升为导向,着力创新教育模式、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建立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树立正确办学导向,持续推动评价改革,增强评价的适应性和时代性。
秉承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开展“开放教育”探索与实践,创新评价机制,改进评价结果、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激发学校自主办学、教师教书育人和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解放学生教师
“双减”是教育领域最热的话题。减负对教师和学生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过重的职业负担制约着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归根到底,受影响的还是孩子。
改变教学旧模式,教师为主导,不再是一味的灌输。为学生做“加”法,老师做“减”法,合理运用各种手段资源,改变学生被动的依赖教师的学习状态,倡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认真学,并且愿意学,学会怎么学。
五、促进公平竞争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要尽可能的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
这种高效与个性课堂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互相竞争和相互合作,然后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在竞争和合作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
六、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基础,只有学生充分地信任老师,教师才能毫无障碍地实施健康教育。(1)加强动机与目的教育,培养正确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提高认识,坚定信念。(2)严格管理教育,养成自觉守纪习惯。①遵守校纪校风,国家法规等;②管理要严;③管理要适度。(3)加强行为练习,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让学生善于自我管理。(4)针对个别差异与意志弱点,培养良好意志品质。(5)启发学生自觉性,加强意志品质的自我锻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