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如何吸引国际一流人才?

18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人才国际化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各地出台了一系列引进国际高层次人才的政策,吸引了大量留学归国人才和外籍人才。在这些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真正高端、领军式国际人才缺乏;人才流动市场化与人才管理行政化之间矛盾突出;科研项目申请信息与海外人才认知不对称;以个体引进为主,团队引进难度很大;“文凭至上”“论文至上”“重引进、轻管理”“重引轻用”等现象大量存在。由此,我们需要着眼“人才强国”和“双一流”建设目标,从国际人才竞争格局中,谋划更具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战略。

1、跟踪全球高端人才市场的变化,强化人才引进的针对性。抓住当前芬兰、英国、美国等国家不同程度人才外流的机遇,优化海外人才引进的国别、学科、层次布局;将引进国际高层次人才的政策和财政资源,集中在国家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重点学科领域。


2、优化学术评价制度,加强中外学术制度的衔接。在招聘环节,采取国际同行评议等灵活的评价方式,对学者先前的学术成果进行认定,尤其要参考国际评价标准。对于刚进入学术领域的国际引进人才,推行北京大学的“助理教授”方案,即聘请3-6年之后重新进行续聘考核,以提升其内在动力。在科研项目评审中,建立以一线科研人员为主的多元化评审专家组,不迷信专家和权威,防止学术偏见和学术垄断。在科研项目申请资格和学术待遇方面,坚持政策普惠性,以能力而非资历为评价标准,让本土学者和海外学者平等竞争。


3、建立功能完备的国际高层次人才信息库。聚焦国家建设的急需领域,打造一个以需求为导向、服务专业化、检索便捷化、数据实时更新的开放共享的高层次国际人才信息平台,用多语种向全球动态发布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信息,并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和政策咨询服务。


4、重视外籍青年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加大高校和科研机构招收外籍博士后的支持力度,在保证其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的前提下,放开“双一流”高校或学科招收博士后的计划限制。支持高校制定国际青年拔尖人才引进的专项计划,搭建由博士、博士后、学者和学科领军人才构成的国际高层次人才梯队。


5、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更好地支撑国际引进人才的科研工作。扩大“双一流”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自主权,创造条件,鼓励海归人员自主组建科研团队。在人才引进项目中,设立专门的科研助理和技术员的辅助岗位,国际引进人才参与辅岗人员的招聘和日常管理。依托国际高层次人才所在的优势学科,通过与校外或国外科研机构合作、在中国设立全球性研究合作基地等途径,吸引更多国际人才加盟,打造开放的国际化学术团队。


6、优化国际引进人才的学术工作和生活条件。在学术工作方面,提供常态化的学术和行政支持,包括实验设备配置、科研项目申请以及专门行政助理配备等;提供学术活动的延伸、增值服务,比如,为他们拓展研究方向、完善研究成果、实现成果转化等。在生活方面,通过长期租赁等方式,提供住房保障;通过完善交通、医疗、通讯和绿化等基础设施,打造国际化宜居社区;增加对国际引进人才子女教育的补助,并提供更多优质公立教育资源。

发布于:2022年09月20日 09:57:2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