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能力比赛常用的教学方法话题式教学法介绍
53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话题式教学是由教师精心设置某一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为一体的话题,引发学生的阅读热、探讨热,从而解决教学问题,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境界的一种教学方法。一堂课最好只设置一个话题,这一话题贯串教学始终,总体上按“话题引入——话题展开——话题收束”三个环节进行。其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讨论交流式。
话题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从哲学的意义上讲,它是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人本主义主张以人作为一切社会活动的出发点,把人放在第一位,尽管它有着历史的局限性,但就对人的关注这一点来讲,是很有现代意义的。
从教学的意义上讲,它是教学本体论的集中体现。语文教育的本体是“垫定人的精神”,真正高效的语文教育是,向“精神”上着意,从“语言”上着力。语文是人文学科,应张扬人文精神,要注意塑学生的灵魂。
话题式教学法的特点:
(一) 人文性
话题式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思想,注重垫定学生的精神,它往往是将人文精神铸炼于阅读教学中,它不单纯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二) 民主性
话题式教学,其课堂形式是讨论交流式,是生与生,师与生的多向交流,其间心灵之泉在自由的奔泻、流淌,充满了民主性。这里没有话语霸权,这里没有教学独裁,师生是平等的。
(三) 主体性
话题式教学,对学生极为尊重,对其“主体”地位默默体认。
(四) 渗透性
话题式教学,对学生的教育,不是说教式的,而是通过语文活动来“潜移默化”。这是它不同于思想政治课的地方。
(五) 交际性
话题式教学,非常注重言语交际活动,“听”与“说”是其形式。作为一种交流性的教育活动,学生可畅所欲言,久而久之,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会得到提高。
本文链接:
发布于:2023年02月25日 15:54:1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