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能力比赛常用的教学方法发现教学法介绍

59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发现教学法亦称假设法和探究法,这是一种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不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只是给学生一些事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简介

它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独立实现认识过程。即在教师的启发下,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教师扮演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对这种情境发问并自己收集证据,让学生从中有所发现。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一些事实和问题,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原理的一种学习教学方式,包括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因此,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能够独立探究的情景,促进学生自己思考并帮助知识获得的过程。



发展历程

发现教学法的思想渊源可上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方法和近代西方教育家卢梭、第斯多惠、斯宾塞等人的教学思想,然而当代各国教师广泛采用此法乃是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积极倡导的结果。


布鲁纳提出的上述著名论断构成了发现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布鲁纳认为学习、了解一般的原理原则固然重要,但尤为重要的是发展一种态度,即探索新情境的态度,做出假设,推测关系,并应用自己的能力,以解决新问题或发现新事物的态度。布鲁纳认为,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把知识转换成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形式,,以表征系统发展顺序作为教学设计的模式,让学生进行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所谓发现,当然不只限于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动,还包括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例如,他根据儿童踩跷跷板的经验,设计了一个天平,让儿童调节砝码的数量和砝码离支点的距离,以此让儿童发现学习乘法的交换律,如3*6=6*3。他先让儿童动手,然后使用想想,最后用数字来表示。 由此进一步衍生出发现教学法的基本宗旨。



优越性

发现教学方法的优越性可以总结为以下五点:

第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力潜力;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的内在动机;


第三,有利于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的技巧;


第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第五,发现学习的结果有利于学生记忆的保持。



教学过程

发现教学方法的基本教学过程与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 相似可以概括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或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二阶段:促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


第三阶段: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


第四阶段:根据实验获得的一定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最后反思与评价:为了帮助学生提炼所学到的东西,教师要有意的鼓励学生反思问题解决的的过程,帮助学生概括和理解新知识的应用情境。


教师在应用发现法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把教材划分为一个个的发现过程,制定出具体要求。


关键在于恰当地确定学生独立探究、力所能及的“最近发展区”。只有教师结合学生创设的问题情境最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只要跳一跳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时,学生的探索和智力才能就会得到发展。

发布于:2023年02月24日 16:58:0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