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教学方法的研究
大学的“大”泛指全面、普遍、高深、超越、创新;大学的“学”常有思想、精神、知识、探索、创造力之意。由此不难看出,现代大学的基本任务是传承知识与培养人才、创新知识与创建制度、服务社会与促进交流。其中,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出能够完成上述任务的有灵魂、有头脑、有责任心、有专长的人才,而培养这样的人才的一个突出要素是研究、使用与完善现代大学教学方法。
一、现代大学教学方法的基本内涵
“方法”常用来指“解决问题的门路与程序等”。现代大学教学方法是能够“激活师生思想、情感、潜能、智慧,发挥师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是摒弃“无视受教育者主体性,漠视受教育者的生活世界与现实社会的价值冲突、教育教学与现实世界的有机联系,忽视对受教育者的理性精神培养、自由思考与独立探索精神培育”的教学方法;是构建“追求真理、崇尚学术、严谨求是、合理扬弃、正确引导”的大学文化的教学方法;是铸就“科学与人文并举、传统与现代相融、国内与国际相联、求实与求新互应、爱校与爱国相通”的大学精神的教学方法。
二、现代大学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
1目的性与层次性
现代大学教学方法的目的仍然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但其内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已有所不同。一是突出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志向,调动学生学习、探索与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着力使学生获得正确、全面而深刻的认识,缩短认识过程,提高学习、领会与运用知识、技能的效率;三是更加重视凝结智力价值,开发智慧潜能,在重视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途径,帮助他们形成学习迁移能力。它可以分为三个逻辑层次:一是哲学高度的方法lun方法,即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一切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解决“教”与“学”的矛盾、实现教学相长的关键;二是具有一定共性的一般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联系实际,课内外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灌输、启发、研究等教学方式的融合;三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其依据是学校的类型、学科的性质、课程的内容、问题的特征和知识的形态。所以,现代大学教学仍然是“教学有法”。
2多样性与灵活性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源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条件与教学环境的多样性。因此,推崇促进个性发展的现代大学教育,要想实现其教育教学目标,就应该运用科学的、多样性的方法来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情施教。灵活性既包括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同样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也包括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同样的教学对象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还包括不同教学对象、不同学科内容、不同知识形态之间教学方法的相互借鉴与综合。因此,“教无定法”是现代大学教学方法的特征之一。
3时代性与阶段性
作为引导社会发展方向和传承与创造科学文化知识的现代大学,在教学方法上,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富于时代性,要教会学生快速获取、科学分析、合理储存、准确提取、恰当运用知识与信息的方法和创造知识、创建制度的方法。另一方面,又要与学生认识独立性程度相适应,在传习性教学阶段,引导学生善听、善思、善记;在指导学生自主性学习阶段,教会他们根据需要抓主线、抓重点,从“教”通向“不教”;在研究性教学阶段,与学生一道发现与分析问题,寻找与完善方法,运用与创造知识。所以,“教会学法”是现代大学教学方法的主要任务之一。
4工具性与手段性
随着教育在促进人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地位越来越突出,教学方法的工具性与手段性也越来越清晰。从哲学高度讲,方法就是工具。现代大学教学方法就要教会学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创造效益、创新知识与创建制度。手段是主体掌握、作用、改造客体的桥梁。在教学手段运用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与知识、技能是客体,要促使客体发生预期变化,让教育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现代大学教学就要“贵在得法”。
三、现代大学教学方法的完善、优化与创新
1方法lun的完善
现代大学最根本的使命是培养适应和引领社会发展、具有主体意识、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并在其中表现出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人。因此,现代大学教学方法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应该是教师乐教愿讲、学生活学喜听的教学方法,它集中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对学生的引导、开导、向导,正如《学记》中所言:“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即教师要向学生讲明道理,但不要牵着他们走;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但不要压制他们的思想与积极性;要为学生指明路径与方法,但不要替他们作出结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激发学生在学习、研究与实践中的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发展性,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有潜能的学习者、实践者和创造者。
2一般教学方法的优化
教学方法改革与完善的目标是教学方法的优化,而教学方法的优化又必须从好的效果与高的效率两方面来体现。效果的衡量要依据教学功能的发挥,如激励功能、认知功能、发展智能的功能、反馈评价的功能等;效率的评价主要看师生是否能用相对少的时间与精力投入获得相对多的效果产出。以“教师、教材、课堂灌输”为中心的传统大学教学方法,因为在较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成长环境、心智发展、个性培养和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客观要求,过分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性、决断性和对知识的继承性,因而在客观上造成了教学效果不够好、教学效率不够高的结果。要改变这种状况,最重要的就是推广研究型教学,即以课程内容和大学生学识为基础,以问题的解决与创设为中心,以全体学生参与讨论与实践为过程,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获取与运用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能力和发展个性。与此同时,教师的能力也可以获得提高,心智可以获得完善。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