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能力比赛常用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介绍

56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教师要分层次地给学生下达行动导向。



教学特点

行为导向( 行为导向( Handlungsorientierung ), 有不同的翻译法,如:活动导向、行动导向、实践导向等,是 一种基于实际工作的教学方法,是以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职业教学方法。该方法由英国的瑞恩斯(Reginad Revans)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随后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行动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处理复杂问题的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对教育进行了重新定义,将“教育是有组织地和持续不断地传授知识的工作”改为“教育被认为是导致学习的、有组织的及持续的交流。”“学习”是指个人在行为、信息、知识、理解力、态度、价值观或技能方面的任何进步与提高。“交流”是涉及两个或更多人之间的信息(包括消息、思想、知识、策略等)转移关系。因此,教育不再局限于单向的传递,更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行为导向法以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行为实践对学习的指导,寻求学习的最佳效果。而它所追求的教学目标以学生的行为表现为标志。



教学步骤

1、课前准备:教师于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多媒体课件的准备,教学任务书的准备,学生组内分工的设计,教学设备的准备,学生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材料、元器件准备,仪器仪表的准备等。


2、下达任务:教师以简洁的语言陈述这节课的任务,并下发任务书,任务书包括:主题、时间、注意事项等。


3、完成任务:这个阶段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体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思路、方法后,按学生的具体学情,化分学习小组,组内分工协作,完成作“任务”,形成“作品”。


4、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讨论,找出规律特点,并对学生作品作出积极的评价



教学意义

1、“行动导向”教学,让学生即学即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让学生乐于去操作、掌握。当学生完成了某一任务后,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一种喜悦感,一种冲击力,这种力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


2、“任务”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讨论任务、分析任务、操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顺利建构起知识结构。


3、因材施教,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发布于:2023年02月17日 15:48:3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