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院校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理念原则

28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课程思政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综合教育理念,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目标。在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学校应充分把握思政教育的时代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协同性,形成各学段纵向衔接,各专业横向配合,教育内容逐层递进、螺旋上升的一致性连贯体系。

内容图片

一、坚持时代性:在发展中把握课程思政建设方向

把握时代性,是学校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首要原则。课程思政的时代性体现在诸多方面,在观念层面,树立“大思政课”理念,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问题把握思政总体要求,聚焦“观念、体系、教材、课堂、资源、师资”等关键要素构建思政大格局,将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和构建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在内涵层面,要从过去的“大德育”视角更新为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充分挖掘各类专业各门课程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技能教育等有机统一。在实施层面,要强化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以学生思想、心理及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出发点,不断创新载体渠道,促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提升课程思政的现实性、引领性、实践性、实效性和融合性。

二、注重系统性:专业群视域下架构课程思政体系

基于大思政育人格局和学校教育工作特点,课程思政必须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来谋划,充分认识系统的复杂性、层次性和多维性,找准系统实施的关键方面、厘清内部结构、建立科学的运作机制,促使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系统得以建立并有序运行。类型属性是职业教育谋划和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定位,丰富多元的专业教育为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文化动力,也是学校构筑思政教育特色亮点的主要抓手,更是职业教育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重要体现。结合区域性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学校可以从专业群出发对课程思政进行系统架构,挖掘专业群内相近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共性思政元素,确定总体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在专业群视域下进一步规划各类课程思政教学侧重点,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类课程。专业群内的各个专业在思政教育的总体思路上要充分关注一致性,而在具体专业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则要把握其特殊性,由此保证各类课程既能保持一致性,也能相对独立地有序运行。同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不同的专业群中开展思政建设的方向和侧重点存在差异,这既有助于拓展各门课程的思政建设空间,也有助于整合和优化专业教育思政资源,同时进一步提高专业教育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深度,逐步破解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难题。

三、体现实践性:贯穿全要素全流程的操作路径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源泉和本质属性,实践性既是阐明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建构相关领域专业知识体系、开展具体行动实践的重要依循,也是对象化活动中主体发展的本质诉求。课程思政的实践性体现在教学实施的各环节、各要素、各流程之中,在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过程中,既要充分挖掘专业群内各门课程的实践性元素,也要极力彰显教学内在的实践属性,并将其转化为一系列可依循、可观察、可操作的行动方式。为此,从实践角度思考教学关键要素的呈现和达成,对教学目标进行系统分解以提高目标的可测性,对内容、活动、评价进行一体化思考形成可操作性的教学系统,同时构筑教学层面、管理层面和资源层面的支持系统以确保思政效果达成。此外,学校也需积极组织开发各类课程思政实践案例,包括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社团活动、专题项目、校园文化、实习实训等。案例既可以作为落实目标和活动的参照样例,也可以进一步检验目标和活动的合理性。案例可以较为完整地呈现思政目标设计、内容选择、活动实施、效果评价、资源建设的过程,并且呈现真实教学场景中师生活动和学生发展状况,帮助学校和教师进一步落实课程思政。

四、加强协同性:多主体多领域多平台交互融合

课程思政建设尤其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既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也反映了育人工作的整体性。在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包含不同层面的协同,其一是多元主体协同,包括管理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其他公共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学生工作者等,通过组建思政教学协同中心、思政联合教研组等方式,促进教师团队合作沟通和协同教学。其二是各类课程协同,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类课程三个领域相互配合、互为依存,各领域内部的课程之间也可以在内容、情境、方式上协同,发挥育人合力。比如,语文、英语等课程,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设计与专业相关的语言活动情境,或者与学校的文化节等实践活动协同实施;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等课程可以与学校的运动会、艺术节、社团活动等协同开展,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与职业相关的内容,如职业体能、工艺设计等。其三是资源平台协同,包括教育和产业协同、校内和校外协同、课堂和课外协同、线上和线下协同等,立足学校区域定位,结合专业群思政建设需求,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各渠道、各平台、各类型资源,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相互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体系。

 

来源于网络

发布于:2023年02月07日 11:00:1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