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题过程性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课题的过程性资料指的是老师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收集的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有形素材,它如实的记载了一个课题从无到有的全过程。过程性资料的占有量以及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决定了课题研究成果的质量,因此,全面的收集和整理、保存这些资料,是课题研究中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那么需要收集哪些过程性资料?又要如何整理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需要收集的过程性资料
课题研究过程中肯定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我们需要收集的过程性资料有很多种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主件:课题立项申报书,批准书,课题方案(具体每个阶段的研究计划、每个阶段的总结)
过程性资料:课题研究各阶段形成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例如课题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编印的课题相关集子,如教学反思集、教育案例集、论文集等;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听课笔记或课后分析记录、课程方案、新闻稿件、活动总结等;与课题研究有关的照片、录像、录音等资料;调查问卷及相关分析数据;访谈、观察、走访的原始记录或者照片;从网络上下载的相关材料、从购买的相关书刊或资料等;读书笔记、教育随笔、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育日志、小论文、教学课例等。
这些资料中的一部分是老师们日常教学中会做的工作,有效的将这些零散杂乱的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能让课题实验者对各个研究项目了如指掌,也能为课题的验证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防止课题研究流于形式。
二、搜集过程性资料时应注意的问题
过程性资料的整理和收集不是“临时抱佛脚”,要边做边理,堆到后期整理会手忙脚乱,加大工作量。
搜集资料时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1、文献资料不标明出处;2、对资料的可靠性缺乏考证;3、事实性材料没有时间、地点、背景;4、搜集资料的方法和使用的工具、调查问卷往往不够科学有效;5、采用举例法时不知道该典型在所属群体中的位置;6、对材料缺乏综合分析,有时候会收集一些无关紧要的材料等。
因此,我们在收集材料时,应该做到:
1、制定收集计划,有计划的进行收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围绕研究主题,根据课题研究需要来制定收集资料和数据的计划。可以制成目录,先把类别写出来,然后将手中已有的资料按类别编写在相应的目录下面,以后每增加一份资料,就在相应的内容上进行补充。
2、联系日常教学实际。实际上老师们每天都在做着教学研究的工作,可以将每个学期所作的工作用文字记录下来,归类到自己的课题研究中,让研究内容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科学严谨,在继续研究时也能心中有数,充满信心。
3、明确每一项资料的具体要求,让搜集更有效。
(1)课题实施方案。包括以下几个内容:课题的来源和期望;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涉及的理论领域和要学习的内容;初步拟定的研究过程;研究结果的表达和应用。
(2)课题研究计划。清晰明了的写清楚这学期自己计划完成几件事,大概完成时间,用什么方式完成等,期末的时候对照计划看完成量,是否达到预期。对于没完成的部分要分析一下原因,考虑是否下学期继续或是取消计划,重新考虑别的计划。
(3)调查表。设计一套问题,制成问卷。
(4)研究成果。研究成果结构可以是“报告式”或是“叙事式”。
报告式的研究成果即研究报告,包括题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样本选取);研究过程(简述);研究结果的分析;结果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应用的情况介绍。
叙事式研究结果分为两种,叙事研究和个案研究,主要包括题目(简介点明主题);引言(研究的起因);背景(事情的背景);事件(事件的经过或者调查了解的结果);结果的分析和反思(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改进与应用)。
三、过程性资料的整理步骤和方法
整理资料一般的步骤为核对、分类、挑选等。核对就是对获得的资料从来源、完整性、准确度等方面进行核实和查对,以确保基本事实资料的可靠性。分类是指根据研究需要,把获得的事实资料分门别类的加以整理。挑选是对收集的材料进行筛选,留下与研究相关度高的材料。
过程性资料通常采用核对资料、选择论据、汇总统计、综合加工的办法进行,具体的方法有:(1)建立档案袋。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可以准备一些档案袋,方便随时将相关的纸质过程性资料随时装在档案袋中。需要注意的是,资料要按顺序放入袋中,档案袋的封面也最好按顺序标注清楚资料的类别与内容,这样既方便查找,也不容易漏掉东西。(2)在电脑上建立文件夹。老师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将收集的电子版资料分类放在文件夹里,最好多分几个层级,并在上面标注资料的内容和类别。
无论是哪一级别的课题研究,资料收集与整理的方法都是大同小异,最重要的就是日常坚持,持之以恒,相信各位老师们只要用心就能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