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下形成的创新型教师的发展逻辑
任何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终将面对“怎么发展”的问题。人工智能时代,创新型教师专业发展遵循社会教育变革和教师发展内在规律双重逻辑,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形成了创新型教师发展的逻辑,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一、教育及社会变革:创新型教师发展的逻辑起点
第一,创新型教师发展的目的指向教育变革及社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社会性和职业性双重特征,既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满足教育变革的要求。创新型教师的价值体现在是否符合社会和教育变革的内在规律,推动社会和教育不断进步。表面上看,教师专业发展是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术等方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实质上是反映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的要求。
首先,创新型教师的价值体现在能否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打破传统教学场域的局限,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实现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其次,创新型教师发展的效果体现于人才培养的质量能否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人工智能推动社会生产生活的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引起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教育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第二,创新型教师发展的成效关乎教育变革及社会发展进程。
教师是推动和实现教育变革的最关键要素。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改变、教育技术的革新,最终都要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探索与创新得以实现。没有教师教育实践的创新,就很难实现学校教育的根本性变革。自古便有“欲革旧习,兴智学,必以立师范学堂为第一义”的教育主张,强调要想变革旧的体制,兴办科学教育,首先必须建立师范学堂,培养时代需要的教师人才。教师培养好了,教育教学便有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推动学校教育变革和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力量。教师如何“育己”,对教育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发展的持续动力
第一,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内在动力是具有创新思维的必要前提。教师既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人而存在,又是教育活动中承担育人工作的主体。无论哪种身份,都需要教师激发自我意识,根据社会和环境的变化,主动建构自我,促进自我成长与发展。
“若未有自修之心而强往学之,则虽教无益。”只有当教师自觉拥有这种自我发展的认识和决心的时候,才能为自身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强、更持久的动力。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更需要“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而不放弃把他放在真实生活中的需要;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鼓励他发挥他的天才、能力和个人表达方式,而不助长自私的个人主义;密切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造性,这也是一种集体活动”。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始终保持对社会发展、需求的敏感度,保持对学生个人生长的敏锐力,才能更深刻地激发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需求,推动个人的持续、全面发展。
第二,创造性的教育实践是提升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无论是培训还是经验分享所获取的知识理性、实践理性,如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得以实施、创新与改造,就很难内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只有在自己原有知识结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用现代化教育理念、教育技术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加以改造,才能创造性地实施教学。“善教者必有善学者。”教师只有会教、“善教”,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心向往之,才能真正推动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节选自《职业教育(中旬刊)》2022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