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能力比赛现场答辩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45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一、 简述什么是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

2、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错误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二、 什么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主体的认知过程在学习中的作用,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1、格式塔学派的完形—顿悟说。强调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强调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学习。

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提倡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认为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旧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强调接受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三、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有哪些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坚持标准引领,确保科学规范。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3、坚持遵循规律,体现培养特色。遵循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处理好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历证书与各类职业培训证书之间的关系,整体设计教学活动。

4、坚持完善机制,推动持续改进。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建立健全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方参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强化教师参与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价与激励,做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馈。


四、 制订课程标准有哪些基本要素

1、课程概述:(1)制定依据;(2)课程性质与作用;(3)课程设计思路

2、课程目标

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4、课程实施

5、考核方式及实训课程的成绩评定

6、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1)硬件条件;(2)师资条件;(3)推荐教材和指导书;(4)信息化教学资源

7、参考文献

8、其他说明


五、 在教学中对学生问题行为处理有哪些方法

问题行为 1:外向性的攻击型问题行为

主要包括行为恶劣、过度活跃、不能与同学和谐相处、上课不专心听讲,严重时甚至有欺骗、逃学行为。

方法:主动接触和提示;课后谈心;家校合作。


问题行为 2:内向性的退缩型问题行为

主要包括胆小退缩、极度的沉默寡言、神经过敏、孤僻离群,偶尔表现为过度焦虑或是烦躁不安等。

方法:主动接触和提示;课后谈心;提供适时帮助。


问题行为 3:其他问题行为

主要包括不至于扰乱课堂秩序,但是会影响课堂组织教学和教学效果的行为,如:上课胡思乱想,凝神发呆,抄袭作业,迟到早退,怪异动作,交头接耳等。

方法:①忽略小而转瞬即逝的问题;②非言语警示或停顿;③实时表扬正确行为;④言语提醒,反复提醒;⑤直接提问;⑥组织好教学节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给他们留违纪时间。


六、什么是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常采用非正式考试或单元测验的形式来进行。测验的编制必须考虑单元教学中所有重要目标。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进展情况,获得教学过程中的连续反馈,为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参考。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言的。所谓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重视师生交流。在形成性评价中,老师的职责是确定任务、收集资料、与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渗透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共同评价。


形成性评价分自评、专家评价、一对一评价、小组评价、实地评价、进行中的评价六个阶段。


七、谈谈对课程的理解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课程是对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课程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课程的作用:

(1)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2)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

(3)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中介。

(4)对学校进行管理与评价提供标准。

(5)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是师生联系和交往的纽带。

(6)国家检查和监督学校教学工作的依据。

(7)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保证。


八、职业教育教学设计有哪些原则

职业教育教学设计,指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依据课程主题及学习者特征、环境条件等因素,为学习者策划学习活动的过程。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一般包括目标设计、内容设计、任务设计、学习方法与策略设计、学习情境设计、学习资源设计、评价方法设计等。课程的教学设计应当始终围绕学生主体,积极为其认识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促进其对经验、知识与策略的积累、反思及升华。


具体原则:

1、学习目标能力化。学习目标明确了课程的出发点及归宿,学习目标越明确、越切合实际情况,学习者课程学习中的每一次努力就越能够获得成功。一方面,学习目标的设计应能够体现课程主题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特征;另一方面,学习目标的设计与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密切相关,也就是常说的“因材施教”。


2、学习任务项目化。学习任务是学习目标的载体。因此,学习任务的设计是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学习任务设计包括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之间的依托与支撑、学习任务之间的逻辑结构、学习任务与学习情境的有机结合、学习任务与学习者的调整适应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学习任务设计,则应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应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相结合。这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由职业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


3、学习情境职场化。学习情境是服务于学习的微环境,是“学习被刺激和支持的地方”。学习情境作为课程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物理、现实的,也是心理、人工的。从空间布局来看,传统的教室(包括实验室、实训室)布局多以教学为目的进行设置,更多考虑如何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掌控与指导以及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对实现岗位工作场景的模拟以及岗位工作过程的再现考虑较少。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不能有效感知外界环境对未来职业生涯所起的作用,也无法在心理环境中将“所学”与未来工作中“所用”之间建立起必然的联系。在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中,职业教育课程学习情境的改革也非常重要。


4、学习资源立体化。职业教育课程是整合职业实践与专业知识的工作过程的集合体,那么,与课程密切相关的学习资源,也应能够覆盖课程全过程的每一阶段,整合职业实践与专业知识两个方面,也就是学习资源立体化。


5、学习评价过程化。在实施操作层面,评价方案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评价主体,二是评价内容,三是评价方式


另解:

1、工学结合、职业活动导向原则;

2、突出能力目标原则;

3、项目载体原则;

4、能力实训原则;

5、学生主体原则;

6、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原则。


九、网络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有哪些要素

1、学习者特征分析

(1)当前学习起点的确定

(2)学习风格的分析具体—序列型:喜欢动手、希望有序具体—随机型:喜欢探索、得出结论抽象—序列型:善于理解序列呈现的信息抽象—随机型:从演讲中抓住要点,理解意思

(3)人际交往特征的分析


2、网络环境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教学(学习)关系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2)学习(教学)活动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3)学习(教学)方式是以问题为中心的,以任务来驱动

(4)学习(教学)过程是协商合作、共同建构的过程

(5)学习(教学)成果是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的


十、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有哪些特征

1、有一个驱动或引发性的问题;

2、有一个或一系列最终作品;

3、关注的是多学科交叉的知识 ;

4、强调学习活动中的合作 ;

5、学习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

6、学习是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探究;

7、学习过程中需运用到多种认知工具和信息资源。


十一、 什么是行动导向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教师要分层次地给学生下达行动导向。


十二、 大数据的精准教学分析有哪些要素

精准教学需要收集、分析学习者的相关数据信息,比如:学生的学习行为、课堂学习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借助大数据应用系统能够有效地收集、汇总、分析,而且更加系统和全面,从而形成了教育大数据。教师通过实时精准分析这些数据,就会发现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学习行为、学习规律及学习效果,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精准实施教学策略,达到提高学习者学习成绩、优化学习者学习行为的目的,因此大数据为精准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大数据的精准教学分析主要包括真实全面数据采集、精准科学的数据分析以及精准高效的教学活动,主要环节:精准学情分析、精准教学设计、精准教学评价。


十三、 进行学习者分析时需要分析哪些信息

学习者分析亦称“教学对象分析”。是教学设计过程中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包括学习者一般特征和学习者初始能力)及学习风格的分析工作。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确定、教学策略及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等提供依据。


学习者特征分析通常包括以下五方面:

(1)起点水平分析。了解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基础及其在进入新内容学习以前所掌握的和学习目标有关的技能。

(2)认知结构分析。知识、能力、素质已具有基础。

(3)学习态度分析。了解学习者对于要学的内容所持它的某种态度以及对于提供教学的学校和教师的态度等。

(4)学习动机分析。学习者的动机水平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5)学习风格分析。教师在分析学生的学习风格时,可以依据卡里提出的"洋葱模型",从教学偏好、信息处理方式、认知个性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


十四、 如何落实本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

1、创设各种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

2、让学生在不断累积过程中渐进;

3、课堂教学实施中渗透。


十五、 列举协作式教学策略

协作学习被看作是为多个学习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这种机会将促进对问题的深化理解、知识的掌握运用和能力的训练提高。协作式教学策略有:

1、讨论策略

2、角色扮演策略

3、竞争策略

4、协同策略

5、伙伴策略等。


十六、 学习环境包含的要素

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外部环境,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和促进能力生成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

1、物理学习环境;

2、资源学习环境;

3、技术学习环境;

4、情感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智慧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资源、工具、学习社群、教学社群、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六个组成部分。


十七、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原则

1、小步子原则

小步子实际上就是要循序渐进。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每个学习单位的内容都是孩子能够轻松掌握的,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很高,而且,得到表扬的机会也会增多。一步一步慢慢学习,才是学生容易接受,并且受的鼓励最多的学习方式。


2、积极反应原则

在授课过程中,老师为了课程进度,往往会忽视与学生的互动,或者自顾自的讲授知识,许多问题都是老师自问自答的假提问,学生很少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这会让孩子们的积极性很是受伤。


3、即时强化原则

电子游戏在这方面做得很到位。孩子完成一个任务,立刻就会有相应的奖励,或者是一句赞美的话,或者是一个虚拟奖品,让孩子们欲罢不能。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奖励,不仅当时学习的兴趣高涨,久而久之,孩子会慢慢上瘾,爱上这项学习,就像斯金纳实验中的老鼠对触碰横杆上瘾,人们对玩游戏上瘾一样。按照脑科学家的研究,奖励和肯定能够激活大脑中的奖赏中心,分泌出多巴胺物质,这会让人感到兴奋,也是人们对某一事物上瘾的根源所在。


4、自定步调原则

自定步调指的是孩子在进行学习时,可以随时调节自己学习的进度。比如孩子今天用学习机器学习了一个单元的内容,如果孩子感觉累了,就会直接把机器关掉,明天或者后面再继续学习。因此,孩子学习的进度或步调是自己可以自己设定。


5、低错误率原则

斯金纳认为,错误的行为往往导致惩罚,而惩罚对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帮助不大。如果老师对孩子的批评太多,这种批评一方面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实际上也没法让孩子学到正确的东西。“让孩子记住对的,比指出孩子哪里错了更重要。”如果老师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是既让孩子学到了正确的东西,又维持了学习的兴趣。怎样避免错误频繁出现?那就是要把握好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不要超越孩子的能力,如果超越孩子能力太多,多半会错误较多,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十八、 教师如何评价学生

1、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及时具体。

当你发现学生作业有进步或者有问题时,教师就应在当天的作业本上作一个评价;当每次考试结束后,教师要通过分析成绩及时对不同学生做出不同的评价,可以是单独谈话,也可以是公开分析,还可以是路上遇到学生的几句表扬和建议。虽然短短几句话的评价,但能及时指出学生的问题和为学生指引前进的方向。评价可以就事论事,针对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具体行为和表现,也可以概括地针对学生的某个阶段,或针对某个方面的学习和发展的倾向性表现。


2、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过程性评价,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上既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又要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善于运用表扬对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表达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及时评价。适时、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成果等进行评价,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融洽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质量进行自我反省、自我完善。


3、要对学生实施发展性评价,让学生拥有重新实践的机会。

教师应该在最初的评价过程中,注重发展性评价,始终坚持“宽容、原谅、鼓励”的原则,让学生更加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倘若教师已经给学生否定的评价,就应该对之前的观点进行进一步阐述,对学生提出一些建议和希望,适当的时候还可以给学生重新实践的机会。4.在评价时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因人而异评价。


学生的个体发展有着较强的独特性与不均衡性,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给予每一位学生更加正确的、积极的评价,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因人而异评价,既要指出学生的不足,也要表扬他的闪光点,让学生对自己更加了解,从而树立自信心。


十九、 凯利系统教学设计模式的起点和终点是什么

迪克·凯利模式是典型的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开发模式。该模式从确定教学目标开始,到终结性评价结束,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开发过程。教学设计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教学目标

2、选用教学方法

3、开展教学评价


二十、 工学一体化的课程开发程序、开发流程是什么

1、课程框架设计

(1)行业企业情况分析:行业企业分析——(岗位)工作分析——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描述——学习情境与课业设计

(2)典型工作任务提炼:行动领域——提炼典型工作任务


2、课程方案制定:

(1)课程标准制定

(2)学习任务设计:设计教学(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考核评价


3、课程资源建设:

(1)建设师资队伍

(2)建设学习资源:网络资源、课件、教案、音视频、题库、考核标准及工学一体教材开发。

(3)建设学习环境等


4、课程实施与评价。


二十一、 教学中,从哪些方面去诊断学生的学习起点

1、从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中本课程前导课程了解学生学习起点。

(1)钻研教材,找准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2)研究学生,找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


2、课前通过与学生、授课教师、辅导员、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座谈、班会、个别沟通等方式了解学生起点。

(1)在课前寻找学习起点。(2)在课堂上寻找学习起点。)


3、课中通过学生学习过程中反馈的相关信息来了解学生起点,及时进行分析,灵活地进行提问的调整、教学环节的重组、信息呈现方式的改变。


4、课后每一次的作业批改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也是下一次课教学起点的有效依据。


二十二、 启发式教学策略的一般步骤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思想。贯彻启发式教学有以下基本要求:


1、设置问题情境

启发教学往往习惯于从教师提问激疑开始,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均善于设置一个好的问题情境,通过提问来激起学生的疑惑,使学生茅塞顿开,思想活跃起来。问则疑,疑则思,一石激起千重浪,只要提问切中要害,发人深思,学生的思想一激活,课堂上便能活跃起来,出现令人兴奋、紧张、有趣的生动局面。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的认识步步深入,生动活泼地获取新知,并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受到真正的锻炼与提高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学生的兴趣转化为推动学习的持久动力。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要充分发挥教学内容与教材的吸引力,展示它的情趣、奥妙、意境、价值以及在社会生活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3、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在启发学生思考过程中,不仅要启发学生理解知识,而且要启发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问,并在回答问题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各种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4、启发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二十三、 什么是五步教学模式,其基本过程是什么?

“五步教学法”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目标导学。教师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本次课所学习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2、自主学习。学生围绕教师发放的学习资源获得新知识,重点学习重点和难点内容。

3、问题探究。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学生进行分组交流,分享学习成果,探讨学习疑难点。

4、反馈提升。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学成果,小组互评,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加以指导并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讲解,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拓展。


二十四、 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是哪些 ?

现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是赞可夫“教学与发展”教学理论、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布鲁纳认知心理学。

1、赞可夫“教学与发展”教学理论

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运用了他的导师、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学说。维果茨基说:“教学应该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使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的时候,教学才有好的结果。


2、瓦根舍因范例教学

瓦根舍因根据多年从事教学的经验,首先在物理和教学中提出:“范例教学”理论,并率先实践。认为,要发展学生的能力,就应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即基本概念、基本科学规律或知识结构,也就是所谓的“基本性”,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改革教材,使学生借助精选过的材料,与“范例”接触,训练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3、布鲁纳认知心理学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旧知识的改造、检查知识是否恰当。


发布于:2023年02月01日 16:14:4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