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技术赋能翻译教学策略

22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人工智能对翻译教学的发展是一个巨大机遇,也是一个巨大挑战。作为一名外语和翻译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很有必要从自身着手,改变思想,拥抱科技,提高翻译技术的运用能力,丰富和更新课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水平,为培养翻译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翻译“技术转向”一词源于玛丽•斯内尔•霍恩比(Mary Snell Hornby)所著的《翻译研究的多重转向——新范式还是新视角?》,书中指出在20世纪前半期,同声传译的“技术转向”就已经开始了,翻译技术的转向是现代翻译方法的一次大变革,这就要求对其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考察,从翻译实践的视角,探讨在翻译领域的技术变革。翻译学从语言学、社会学、文化到生态等,经历各种转向,翻译“技术转向”是随着信息技术、计算语言学、术语学等学科的发展而产生,翻译实践由纯粹的人工翻译向信息技术的转变,由此引起了翻译理论的变革。翻译技术是在一定时期内,由于技术的全面推动而引起的翻译研究与实践的整体变化,包括对象、问题、方法、趋势以及翻译实践的整体技术变化。


教学现代化要求改善教学理念。人工智能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化,各种科技产品不断地被运用到学校教学,信息技术和教育的结合已经成为必然。翻译技术是当今世界上相当重要的一门学科,与翻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学校需要适应新形势下的翻译教学,就必须确立“智能化”“科教融合”等新的教学思想。


翻译技术化要求加强课程设置。在人工智能影响下,翻译技术在翻译领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需要提高翻译人员的技能水平。作为翻译教学的“基石”,课程设置必然要面对引进翻译技术的问题,从而有助于加强翻译学科的建设。当下,大多数的翻译课程都是按照“语言+相关专业知识”模式进行翻译理论课程和翻译技能课程等的设置。学校作为翻译人才的主要输出地,既要注重翻译技术的课程设置,又要强化翻译技术的课程标准。


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丰富教学方式。在人工智能驱动的教育背景下,翻译教学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翻译人才。智能翻译强调以译者为核心的翻译活动,智慧教育、资源共享等手段使教师传授知识的获取由学生自主完成。因此,需要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使教学主体向学生转变,在保证课堂秩序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由于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核心,注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新时代的教师需要充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有效地把“教”与“学”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技术赋能翻译教学的应对策略是:


创新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创新教学观念是人工智能时代下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推动力。教学工作者可以通过参加讲座、培训、交流等途径,实现观念的更新,使传统的教学理念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身处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很有必要在教学中实现“智能化”与“科教融合”。“智能化”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改进翻译教学,并针对不同的行业需要,提高学生的翻译技术运用水平。“科教融合”突出培养高质量、高水平译者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教学工作者应当积极运用智能技术进行高质量的翻译教学,以提升教学信息化,促进传统教学向智能化教学的过渡。教学人员应及时关注人工智能与翻译教学的相关文献,紧跟时代发展,建立正确的翻译教学观念,把翻译技术引入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


完善课程设置。为了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变化,学校必须进行课程改革,不断完善传统的课程体系。除传统的“语言+相关专业”课程之外,还需积极引进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语料库和译后编辑等相关课程。翻译技术要比翻译史和翻译理论复杂得多,学校应该高度重视翻译技术课程。例如,把翻译技术课程改为主干课程,并适当延长学时。在实施此类课程时,不能盲目地遵循某一种教学模式,而应对高难的技术课程因地制宜进行调整。学校需要根据自身专业特点、教学优势以及学生的能力,在课程设置中彰显翻译技术课程的本土化和专业化特色。


转变翻译环境。有学者把翻译环境划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与翻译活动有关,内部环境与完成翻译工作相关。从硬件角度来看,翻译人员的计算机配置得到提升,键盘、鼠标以及语音系统得到很大的改善。从软件开发来看,良好的翻译环境与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办公软件、浏览器、操作系统的兼容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从翻译环境来看,计算机翻译软件已经从单机版本发展到网络化、云协同,由个人电脑发展到云端的智慧终端平台,陆续推出具有代表性的翻译工具。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渗透,打破了实体的界限,实现了深层次的互动与智能控制。今后所有的翻译人员都必须适应数字时代的翻译环境。


培养学生的翻译技术能力。培养翻译人才,不仅要注重语言文化的培养,更要注重专业的学习,培养懂语言、懂技术、懂双语、跨文化交际的复合型人才。技术能力是指掌握信息检索、基本计算机应用、文档处理、术语、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机器翻译+翻译后编辑等能力。知识的飞速发展,新学科、新领域不断涌现,重视对学生搜索能力的培养,即通过搜寻工具来获得有用的信息,就是通过搜索引擎、台式机等工具来获得所需的资讯。要使学生认识到使用网上检索的重要性,确保译文的质量,提高译者的工作效率。


一是加强对学生搜寻知识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避免想当然,特别是在汉译英时,不要急于“创造”,要学会首先找出目前已有、被广泛接受的翻译,再结合语境优化个人翻译。


二是培养学生熟练使用电脑及相关软件的能力。毋庸置疑,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技能是当今各种专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素质,特别是对翻译人员而言,需要有所要求。在实施翻译时,有时要进行纸质和电子化的转换,有时还需对电子文档进行材料加工或批量加工,然后再进行排版。计算机运用的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翻译作业的完成和质量。


三是培养学生掌握术语的能力。在翻译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术语的管理,以提高翻译的质量与效率,主要包括术语的识别、翻译、转换、更新、导入、导出等方面的学习和运用。


改革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为了适应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适时地进行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学校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生在翻译项目中培养人才。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让企业参与到翻译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如邀请企业的高级翻译人员到校内为学生做专题讲座,与学生进行互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翻译工作的实际流程和翻译技术的实际操作。翻译人才的培养也要从单纯的笔译、口译人员的角度出发,不断创新,从机器翻译质量校对、译前编辑、译后编辑等方面进行创新。


综上,在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技术为现代译学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在翻译技术研究走向多元化、多变性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手段已显得力不从心。必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模式识别等技术手段,全面、客观、动态地认识和研究翻译技术,赋能翻译教学,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创新教学理念,强化课程设置,加强设备建设,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翻译技术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当代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将会在未来推动翻译研究范式和思维模式的更新换代,从而推动翻译教学的长足发展。


来源:光明网

发布于:2023年01月09日 17:09:5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