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首轮“双一流”建设的整体进展?
“双一流”建设是长期推进、不断深入的内涵建设过程,要坚持遵循规律、久久为功。首轮建设期间,各建设高校积极落实主体责任,在传承创新基础上,首轮建设总体实现阶段性目标。
一是党对高校的领导全面加强。建设高校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大力构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机制,师生思想政治素质持续向上向好,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思想基础更加牢固。
二是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进展显著。师资队伍结构持续改善,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不断涌现,吸引了一批世界一流科学家和学科领军人才,涌现了一批教书育人先进典范。
三是服务国家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规模稳步扩大、结构不断优化,选拔机制持续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科教协同、产教协同育人模式持续完善,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增强。
四是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能力进一步提高。在量子科学、催化化学、凝聚态物理等一些关键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产生了若干重要原创性成果,解决“卡脖子”问题涉及的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作出重要贡献,战略科技领域前瞻布局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发展。
五是哲学社会科学主力军作用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全面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六是对外交流合作水平不断提升。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项目明显增长,学术交流更加深入,学术影响力和留学吸引力进一步提升。
七是内部治理结构持续完善。建设高校持续优化管理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多维评价体系、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建设活力进一步激发。
八是示范带动区域高等教育新发展。各地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地方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体系不断完善,为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们既要充分肯定首轮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绩,也要充分认识到“双一流”建设进展成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相匹配,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第二轮建设中,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战略定位,着力解决“双一流”建设中仍然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新阶段“双一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