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的四重逻辑

33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从课程思政发展到专业思政,是高校思政工作开展的新要点和新主题,从这一发展的逻辑来看,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历史、现实、理论与实践。从历史逻辑来看,是我国综合发展对于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要求,更是立足于时代发展来支援立德树人目标的召唤。从现实逻辑来看,从课程思政发展到专业思政,是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完善思政教育体系的需要,是立足于理论与现实的必然选择。从理论逻辑来看,专业思政中所包括的无论是目标、主体还是内容,都与专业课程有着内在的关联。从实践逻辑来看,高校想要实现更高程度立德树人目标,创建高水平人才体系,完善“三全育人”格局,就必须注重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的建设与发展。


从“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的逻辑分析


从历史逻辑来看,这一转变,是顺应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要求,和我党与国家的政策诉求。是根据新时代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所必需的。


具体来看,首先,专业思政基于课程思政的孕育期。自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实现立德树人开始,高校的课程思政开始焕发出新的活力,发展到2016年,又对高校的思政教育提出了要求,即思政教育不能仅限于思政课程,而是每门课都应当承担起自身思政教育的责任。在这一号召下,全国各大高校均开始开展“课程思政”。再到2017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被再次强调,“十大育人体系”被重点提出,“三全育人”格局要求全面落实。而这五年的发展,更是专业思政理念出现的孕育期。


其次,专业思政被提出的确立期主要是2018年,通过各大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强调教师应当在专业教学设计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教育。在这一阶段,立德树人的具体要求被明确论述,同时延伸到高校开展教育的各个环节。


最后,专业思政开启探索的实践期也是自2018年开始,通过文件的印发和会议的强调,要求专业课程的开展必须体现思政教育载体的作用,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有重点地融入课程思政内涵与核心。


从现实逻辑来看,从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的发展,具有正当的历史逻辑和现实依据。从我国高校目前的培育成果来看,课程思政诚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其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育浮于表面,教学过于形式,案例过于陈旧,评判标准欠缺等等。因此,如果想要仅依靠课程思政便能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未免过于困难。与此同时,课程思政的实施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从课程思政发展到专业思政,高校应当树立起系统思维,从各个层面入手,确保专业思政的建设具有高水平的特点。


从理论逻辑来看,目前,专业思政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即实践早于理论。本文认为,专业思政不再引入课程的视角,而是以专业视角展开思政课程建设,依照专业体系教学的框架,融合课程思政内容,从而确保专业与思政实现有机融合。高校在人才培养活动中,要立足于高校思政教育理论框架,从各个层次组织活动,确保学科思政、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携头并进。让三者之间形成有效联动,让专业思政在学科思政与课程思政之间发挥有效的链接作用。


从实践逻辑来看,自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至今,高校需要切实践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并围绕这一要求展开相关举措,落实人才培养的目的。因此,必须继续加强课程思政的建设,探索专业思政的发展,立足于专业思政的发展,更加深入地理解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并以相应的措施更好地落实实践。从课程思政发展到专业思政,并非后者取代前者,而是要实现两者的共同谋划与布局,并同时展开实施,让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实现一体化建设,在相互促进中提升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育。


“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的着力点


首先,组织体系协同建设,高校应当深刻理解“三全育人”理念,为付诸实践。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是三全教育目标下在高校教育改革方面所实施的关键举措。与此同时,必须充分发挥三全育人的指导作用。高校在展开育人计划时,应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求培育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各项素养。院系作为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不仅要学习下达的精神,同时要做好本院思政教育的统筹规划工作。而教师作为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的具体落实者,必须要完成自身肩负的教书育人使命,做好对学生的全方位培育工作。此外,学校和学院也应当把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建设的成果纳入对学院和教师的考核当中来,并制定具体的奖惩措施,从而切实推动思政教育的建设。


其次,教师队伍协同建设,高校应当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引导作用,构建复合型育人体系。只有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学生才能接收到高质量教育。一方面,专业课教师是直面学生进行教育的群体,同时也是进行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的传播者。因此,专业课教师的育人思维和能力十分关键,也是课程思政发展到专业思政的重点所在。因此,专业课教师要实现自身的转化,要保持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综合素养。通过自身人格魅力的展现,引导学生树立起高尚的品格,增加自身修养。另一方面,还应当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之间形成关联,利用各自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对专业课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并以更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方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引入社会导师体系,让学生不仅在校内收获知识与提升素养,同时具有校外育人渠道,让育人工作的开展具有更加广阔的空间。


最后,育人文化协同发展,高校应当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提升校园育人环境与育人氛围。无论是专业教育的开展还是思政课程的设计,都需要大量融入思政元素,因此,高校必须对所具有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并更加巧妙地融入到课程当中。与此同时,挖掘思政元素是一方面,使之融入育人过程也同样十分重要。对此,首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从多个维度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所具有的育人元素。其次,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引入课程建设所需要的思政元素。最后,发挥地域文化的价值,使之与校园、学科文化产生衔接,做到从社会到校园的育人文化氛围建设。


来源:光明网


发布于:2023年01月02日 16:42:2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