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特色如何构建?
一、改革“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的办学管理模式
1、实行一级办学模式
“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实行一级办学模式的好处在于能迅速、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在一级管理模式下,主管校领导通常履行监管职能,继续教育学院统揽全校继续教育的全部工作,院长全权负责教学与管理。继续教育学院既是学校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者,也是实施教学工作的主体,具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办学的独立性与灵活性远优于其他普教专业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在专业设置与课程开设上,可根据社会与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在教学组织上,直接负责教学安排,具有教师聘用权,可以直接聘请高水平教师进行教学;在教学管理上,一级管理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继续教育学院可对具体的教学事务下达指令,管理效率高,令行禁止;在成本控制上,由于管理主体单一,管理机构能有效地控制,并在一定范围内自主使用经费,经费相对集中,可节约办学成本。
2、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开展继续教育办学是履行服务社会职能的体现,在回报社会的同时,自身也会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对取得的经济效益进行合理分配以激励办学单位的积极性,“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机构应充分调动各专业学院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应在坚持财务收支两条线的原则下,对全校继续教育的收益进行再分配,除留下一定比例的发展基金外,可设立专门的继续教育管理经费。管理经费应根据各专业学院参与继续教育教学的教师人数、教师总工作量、指导成教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情况以及继续教育工作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制定明确的标准,进行有区别的分配以达到激励的效果。在非学历教育方面,学校也可本着规范办学,扶持发展的思路,在归口管理的前提下,给予各办学单位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将收取的办学经费除去管理成本外,尽量划拨给办学单位按规定使用。
二、优化内部机构与岗位
机构与人员岗位的调整涉及学校的稳定与和谐,“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内部的机构与人员的调整,应根据国家的人事法规与政策,结合高校自身的人事制度改革与岗位设置及人员聘用工作进行。继续教育内部机构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到高校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按照有利于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原则,科学地设置内部机构与各类岗位。要对设岗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本着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合理配置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如对发展迅速的非学历培训业务与继续教育国际化的业务,可以适当增加岗位数量,而对于规模相对稳定的学历教育业务,可适当压缩原有岗位比例。对具体的每一个岗位,要制订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职责、岗位纪律与任职条件。
继续教育的所设岗位可以面向全校范围招聘,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继续教育机构内部没有合适岗位的原有人员通过竞聘的方式向校内其他部门流动,这样可以比较稳妥地解决原有机构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
三、合理整合继续教育资源
由于“双一流”大学对继续教育投入的有限性,合理整合教育资源对继续教育为学员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获得最大社会经济效益显得尤为关键。
继续教育资源的整合能将“双一流”大学乃至社会各种教育产品集中在一起,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完整、有效的教育产业系统,使“双一流”大学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继续教育资源的整合需充分挖掘普通高校的内部潜力,减少内耗,提高内部效率,实现管理的科学化。
“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要不断开发、组织和共享硬件资源、师资资源和资金资源,将有形资源的建设与无形资源的建设结合起来,走“混合”“磨合”“融合”的道路,实现继续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形成合力。
“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机构的改革与创新,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和长效机制,改革的效果往往不能立竿见影,需要较长时间的检验。改革与创新的成效,也还处于探索与实践的验证之中,从我国知名高校的实践效果来看,有的改革进行了多年,也取得较好的成效;有的改革几经周转,渐渐步入佳境;另外有一些探索刚刚起步,还处于摸索阶段,改革的成败与效果还有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四、引入市场运作推进产业化模式
建立起多元化的教育体制、充满活力的教育机制、多样化的办学模式,提升继续教育办学水平。
目前,“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办学模式基本还是单一的传统模式,缺乏市场意识, 观念落后, 甚至办学思想不正确, 办学缺乏活力。因此, 要变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实现由传统的封闭型教育模式向现代开放的教育模式转变。在继续教育发展上, 提倡办学主体多元化,引进竞争机制, 鼓励多渠道投资办学 , 建立充满活力的内部激励机制,形成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多种多样的办学形式。
“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与具有投资实力的相关投资机构加强合作, 借助高等教育学校的资源优势,抓住机遇,尝试转变运行机制,走多元化投资办学之路,主动占领日益高涨的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市场。深入基层,深入行业、企业, 开展合作、联合办学,主动服务经济建设,服务社会。
五、贴近市场优化课程设置
“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课程内容也要体现职业化、地方化、前沿化和国际化,要紧密结合社会实际,满足社会需求。
要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课程, 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和职业性,注重解决经济生活、社会实践中的新问题,注重吸收新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成果,构建能快速反应新知识、新技能的新课程体系。
六、以科学评估提升教育质量
发展“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关键在于教育质量。打破旧有单一简单化地依靠分数评估教育质量高低的模式,积极探索实用、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教育主管部门对继续教育的综合评估也必须建立在科学方法之上,努力寻找出科学评估继续教育业绩的尺度标准,不断推进“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质量的完善和提高。在教育质量评价中,要结合“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的自身特点、发展规律和新时代要求,坚持科学和切合实际的教育质量观,要树立发展的、多样化的、整体性、特色化的质量观,保证继续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七、加快远程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资源共享水平
现代远程教育是继续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构筑终身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双一流”大学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过远程教育手段解决学习者学习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也适宜于偏远地区无法开展面授教学的客观需求。积极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可行性研究,争取学校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力度,建设远程教育平台,使优质的教育资源覆盖到全国各联合办学单位和校外教学基地。
八、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国际教育良性发展
“双一流”大学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有比较悠久的历史与良好的基础,继续教育更应充分利用本校国际化办学的优势与特色,加快推动继续教育国际化进程与国际合作项目办学的水平与影响力。
继续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终身教育的理念,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支撑,是“双一流”大学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职能的重要途径。“双一流”大学在发展继续教育方面理应承担率先发展的重任,理应成为全国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排头兵,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已经为我国高校改革与发展起到很好的引领和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