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农林类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是21世纪的主旋律,建设生态文明国家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根本。大学生作为生态文明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与行为直接关乎着最终建设质量。因此,将生态文明思想有效渗透于农林类高校思政教育的全过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高校培养出更多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的生态人才。
一、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农林类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林类高校扮演着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角色,培养出越来越多高素质且懂得农业技术研发与应用的现代化农业人才是农林类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抓住生态农业发展的契机,将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穿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全过程有利于促进高校的长远发展,同时有利于为现代农业发展夯实德才兼备的人才基础。由此看来,以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有效指引,将生态文明教育与思政教育合二为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要求。
(二)有利于办好高等农林教育
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农林类高校具有天然的优势,也承担着神圣的使命。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急需知识型以及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农林类高校的教育发展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结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农林类高校应构建系统且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正是因为如此,生态文明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正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一方面传授给学生丰富的生态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将生态文明理念、行为与个人生活、学习有效结合,另一方面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农林类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
(三)有利于塑造学生生态人格
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愿景下,国家越来越重视与关注人民群众的人格发展,不管是生态人格,还是思想人格,都是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之一。农林类高校的大学生肩负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使命与责任,他们尤其应该重视自我人格完善与发展。
二、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农林类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坚持思想融入原则,确保思政引领全进程
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应遵循三大基本原则,具体如下:
其一,价值引领与实践养成相结合。生态文明思想一直以来都强调实事求是的主要原则,思政教育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特征,只有思想付诸实践,才能慢慢帮助学生养成思想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好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生态实践能力,进而实现价值引领与实践养成的辩证统一。
其二,一脉相承与与时俱进相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思政教育在每个时期都有其独有的特征与发展重点,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思政教育的全过程也应从始至终秉持一脉相承与与时俱进相互促进的原则。思政教育应凸显出生活性的主要特征,尤其应依靠思政教育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应注重一脉相承性,向学生传授更多思政理论知识,引导他们与时俱进地解决具体实践中的生态问题。
其三,道德规范与制度保障相借鉴。道德规范强调的是对大学生进行精神制约,制度保障则是对大学生的言行进行外在约束。要想增强生态文明思想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效果,道德规范与规章制度缺一不可。只有软硬并施,相互借鉴,才能凸显教育效果,农林类高校的思政教育发展才更长远。
(二)创新多元教育方式,提升思政教育感染力
首先,坚持思政课堂的主导作用。通常来说,高校的思政课程无不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新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一方面,构建开放积极的课堂育人环境,善于应用新媒体、网络教学方式,另一方面,丰富思政课程教育教学内容,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引入与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的真实案例供学生探讨与研究,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其次,以网育人。在信息化时代,要想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到农林类高校思政教育的全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推进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教学网络化。尤其随着互联网移动端的普及,为了提升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必须借助互联网这一崭新的育人途径,将教育与网络传播载体充分结合起来,创新线上教育平台,通过校园网络平台使得生态文明思想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范围更广,增强教育深度与广度。具体说来,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出大学生比较喜爱的微博、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兴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打造多元化、网络化的生态文明理念传播体系,将生态文明思想真正融合于大学生日常学习以及生活中,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搭建思政教育专题网站或者网络教学平台。精选优秀的事迹或者作品在专题板块上展出,让大学生在日常浏览网站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先进思想的熏陶;建立大学生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队或者创建大学生生态环保协会,通过一系列公益活动促使学生深刻认识与掌握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增强他们保护生态文明环境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深化实践活动感化作用
首先,提升大学生对生态实践活动的认可度。理论终究要落实到实践活动中去,唯有如此,才能达到知行合一的思政教育目的。在日常思政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举办与生态文明思想关联密切的专题教育活动,或者以环境保护日、世界地球日、植物节为契机,举办丰富多彩的生态实践活动或者专题讲座,真正增强大学生对生态实践活动的了解与认同。
其次,强化大学生参与生态实践活动的积极主动性。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寒暑假时间组织他们开展社会调查,深入当地了解真实的生态文明建设事迹。也可以向基层生态文明建设人员了解现阶段的实际建设进程、取得的成绩与面对的主要困难,使学生直观深刻地感受到生态环境改善对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带来的积极效益。相信类似的实践活动是最能击中人心的。
最后,拓展大学生与生态实践活动的契合度。高校应重视生态实践活动与学生专业、校园活动的紧密融合,结合学生具体专业设计个性化特征明显的实践活动,在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与认知。例如以与农学相近的专业为例,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三下乡活动、生态知识与技术推广活动等。
结语
总之,坚持生态文明思想引领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农林类高校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在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有利于增强农林类高校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以及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帮助农林类高校切实完成培养具有生态人格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推动高校以及整个社会更好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来源: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