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信息类课程思政改革的创新联动策略
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开始进入新的改革阶段,大力推进实施课程思政建设,通过在学科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增添新动力、为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育增添新活力。在此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蕴含的诸多优秀文化元素可以与育人要素在课程思政改革中产生交汇融通作用。文章通过在信息类课程思政改革探索中有效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教育教学理念和内容上发挥创新联动作用,有助于提高信息类课程思政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先辈在几千年的辛勤劳动中凝结成的智慧结晶,其文化传承教育价值应当给予足够重视,可以为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工作中的实践运用,强调要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教育工作相结合来指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而多数高校也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积极了进行尝试,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课程思政改革探索中,要重视挖掘和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视角,深入分析优秀传统文化与信息类课程思政改革融合的现实意义,以期进一步提出高校信息类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对策。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信息类课程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学科教育改革。信息类专业作为高校工科类专业之一,其涉及的专业领域十分广泛,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等专业,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只有不断调整专业课程内容,才能满足时代发展所需,满足创新人才培育所需。如今高校信息类课程思政改革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其与传统文化内容融合工作也在探索中,这一教育举措要求将传统文化中的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开拓创新等优秀精神品质有机融入信息类课程教材中,以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成才理念,从而推动信息类学科改革不断深化并取得实效。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信息类课程有利于丰富创新学科教育内容。相对于传统思想政治课程教育而言,信息类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的教育更具时代性、导向性和激励性,结合信息类课程教学具体目标和要求来进行教材、教案内容设计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方法、形式和力度,通过改革实践不断提高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信息类课程教育教学效果。众所周知,新形势下,培养大批信息化人才是巩固和发展国家传统安全的需要,是维护我国政治安全、军事安全 、国土安全等的重要技术支撑,是如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力量。为此,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中,要注重将刻苦钻研精神、爱国精神、责任担当、技术操守、理想情怀等传统文化思想作为“思政元素”,促进“守正”等传统文化思想与信息类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将其充分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理念,并以此作为专业教材开发和选用的重要依据,从而不断完善和丰富信息类课程体系,不断创新信息学科教育内容。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信息类课程有利于全面实现学科育人目标。当前,我国信息安全领域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与挑战,培养大量信息化人才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对学生开展文化教育过程中,学科专业教育重在传授知识、提升技能,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有助于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和精神价值引领,有助于提升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推进信息类课程思政改革中,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充分融入有关信息类课程中,使信息类课程既具有专业技术性,又具有思想性、政治性和价值取向性,这将有助于培养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高校信息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除了有通识类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等理论知识以外,还具有实践实训类项目等内容,这些内容共同组成了当前信息类学科教育知识体系。在多年来的教育改革探索中,信息类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学科基础日臻完善、学科拔尖人才不断涌现。
众所周知,高校信息类课程改革中涉及的问题较多,信息技术更新周期不断缩短,这对信息类课程改革提出了新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并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有机融入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针对信息类课程思政改革中的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困难,着重从文化理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实践培育以及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探求改革创新路径,为优秀传统文化与信息类课程思政改革的有效联动提供决策参考。
文化理念上的创新联动。从文化理念上来看,传统文化与信息类课程思政改革联动中,必须发挥先进文化理念的指导性、决定性作用。为此,今后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中,需要大力加强对师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理念教育。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融合教育改革报告会、研讨会等,要求所有教师参与,并形成教学心得,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投身信息类课程思政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高校教师可定期为学生开设文化大讲坛、信息安全思想交流会、信息学术沙龙等活动,广泛宣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扩大其影响,从理论层面潜移默化大学生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观念,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提升大学生对课程思政改革的认同感、获得感和主动参与意识。
教育内容上的创新联动。高校信息类课程思政改革中,一方面要将传统文化中的先进文化元素和精神品质融入信息类课程中,可通过引用推进社会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进程中的优秀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养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不怕失败、敢于胜利等优秀品质,达到信息类专业教育“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文化人”之目的。
实践培育上的创新联动。高校信息类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中包含的多门课程中都需要开展课程设计与成果测试,比如人工智能的实验、微机原理实验等,都需要大学生实际动手训练才能完成。对此,今后各高校在传统文化与信息类课程思政联动时,还需注重加强社会实践观和劳动观教育。高校教师在具体开设信息类实习实训课程时,首先要召开课程实习实训动员会议,要求每个学生参加,通过动员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习实训的重要意义,强调实习实践目的和意义,明确实习实训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而后由学生进行实操训练。指导过程中,教师通过认真指导学生实习实训,为学生树立认真思考、勤于动手、积极实践的榜样。
教育模式上的创新联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底蕴深厚,能够在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思想和价值观,塑造健康人格。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中,高校应营造传统文化与信息类课程思政改革创新联动浓厚氛围上下功夫,通过学校、院系、班级中的新媒体平台和融媒体教学平台,开展翻转式课堂教学,及时向学生推送信息类课程思政文化元素及其背后故事,以此有效丰富课程教学模式,促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深入开展。同时,校内还可借助中国传统节庆纪念等活动,开展信息类课程主题仿真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完成教学演示后,由学生自选主题进行项目设计、开展教学实习实训、总结实践经验,教师作好实践评价指导,从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与信息类课程思政改革创新联动。
教学评价上的创新联动。优秀传统文化与信息类课程思政改革的创新联动涉及内容较为广泛,除了有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实践训练、文化理念之外,教学评价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具体在创新联动中,一方面,高校教师可根据课程教材大纲,在班级定期组织开展教学自我评价,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在某一阶段的学习情况、思维观念转变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最后做点评。这可以锻炼学生大胆发言、勇于自我批评的良好品质。另一方面,高校可通过设置教师自我评价、学生期中评价、学生期末评价等方式,构建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科学评价体系,对优秀传统文化与信息类课程思政改革创新联动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学生把握知识程度以及实习实训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及时掌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加强研究、有的放矢、攻坚克难,确保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信息类课程改革之目标顺利实现。
众所周知,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凝聚了先辈的优秀文化教育理念。当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大力倡导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背景下,深入探寻研究传统文化与高校信息类课程思政改革之间的密切关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针对信息技术发展日益加快,信息全球化明显加速,信息类课程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等问题,高校信息类课程思政改革任务更加紧迫,只有高度重视挖掘
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价值引领作用,并将其与高校信息类课程思政改革紧密结合,使传统文化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为培养大批高素质信息类建设人才奠定可靠基础。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