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人才流失的原因是什么?
一、人才流动体制不完善
随着我国高校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大学自主办学权利回归,高校人才管理逐渐转向市场化,越来越多的高校采取合同聘用制以及协议薪酬等方式,在遵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双方可自主协商薪酬待遇、考核方式等。这种方式虽然为高校吸引了大量的人才,缓解了人才困局,但缺乏人才黏性,加大了人才的流动性,不利于构建稳定的人才队伍。此外,部分高校人才聘用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合同管理制度,对违约行为的处罚标准不统一,难以对人才起到约束作用,加大了人才的无序流动。
二、人才激励措施不到位
完善的激励措施是提高人才黏性的关键,尤其是对高层次人才,其知识成果效益高,对待遇水平的期待也高。受地域差异和经济差异影响,部分西部高校人才流失较为严重,这是因为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难以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较高的薪资待遇,且与东部高校差距较大,引起心理不平衡感,导致部分优秀人才从西部向东部流动。此外,部分高校缺乏柔性激励措施,对人才缺乏人文关怀,文化氛围、科研环境等难以满足高层次人才的发展需求,对工作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工作动力不足,难以在现有工作中展现出自我价值,也会引发人才流失。
三、人才考评机制不合理
完善的人才晋升、考评机制对吸引高校人才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当前部分高校在人才考评时,考评指标较为单一,多以学术成果、论文数量等为考核依据,缺乏针对性,不利于高校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会导致高校学术浮躁、教职工功利化心理较重等问题,教师在急于晋升时会忽视教学质量和科研发展,难以快速转化科研成果,缺乏公平性和公正性。
四、市场竞争形势加剧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逐渐推进,国家也大力改革了高校学科评估办法,将国家级人才称号、人才数量、级别和学科评估结果挂钩,同时将其作为评定高校人才竞争实力、师资队伍质量的关键,与高校排名、绩效考核相关联,这直接影响了高校办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加剧了高校对有“帽子”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剧了人才间的竞争,诱发了高校人才的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