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思政“金课”建设

20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和实践路径,为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新时代的高校肩负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中坚力量的重要任务。坚持以抓好“三进”工作为新的契机和切入点,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是引领思政“金课”建设、锻造人才底色的关键。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第一,要注重思政教育与科学思维相统一,实现系统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要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工作,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体系和课程体系,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组建“专业教师”+“思政教师”研究团队,形成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建设协同育人机制。为更好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学校各类课程都应当结合学科特点,将思政教育、科学思维教育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在课程教学中从不同学科视角强化思维方法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道理学理哲理,切实提高理论武装实效。


第二,要注重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相统一,实现深入引领。思政教育走入专业课程,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以法学专业为例,近年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不断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成效显著。在法律史课程教学中,教学团队从“显性教育”与“隐性沁润”两个维度深入挖掘、梳理中国法律史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从学科前沿、当今时事、名家思想、历史事件、故事案例、红色育人六个方面,设计建设了“法学”“人文”“思政”三融合的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案例库,并将其融入线上线下混合递进式教学的各个阶段和环节,以同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青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在把握好专业课程的科学精神、价值取向以及伦理规范要求的同时,应推动“大思政课”讲得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不断强化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第三,要注重理性教育与感性培育相统一,实现生动引领。党的二十大报告浓墨重彩总结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是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生动教材。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温度、有力度、有效度地融入课程思政,必须实现课本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实现“知行合一”。法学人才培育更应当注重“专业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结合,切实通过国情调研、专业实习、志愿服务、田野调查、援边支教、科研实践等多种形式,完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高度重视贯彻落实和研究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法律史教学团队结合学科特点,讲授先进理论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在构建知识完备、内容丰富的“专业小课堂”的同时,充分利用北京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实地参访历史古迹,感受磅礴历史篇章,深刻了解文化、思想、制度的成因、成效,在“社会大课堂”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深厚底蕴,领悟中华传统法律制度的历史张力。通过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体验国家发展、增强“四个自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不断增强投身强国伟业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


第四,要注重课程教学与理论研究相统一,实现精准引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坚持以研促学、研学互动,建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设立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全面深化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与传播,以高质量研究成果支撑法学思政“金课”教学工作。同时,从课程思政和思政教育两个维度对育人效果进行精准评价,构建出能够综合考量形式和效果的科学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将落实二十大精神工作成效纳入“双一流”建设评估、教学绩效考核,突出课程思政和育人成效考核内容。打造贯彻二十大精神专项精品课程和模范教师,打造贯彻二十大精神思政课、课程思政示范课和模范教师,总结成功经验,并加以推广。


育人为本,德育先行。高校教师应高质量地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课程思政,打造“三全育人”新格局,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广大师生在感悟思想伟力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于:2022年12月17日 17:49:0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