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校教师数字化转型,提高教师育人效能
我国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战略层面的规划引领,教育数字化战略的行动稳步推进,呈现出愈发迅猛的发展态势。老师作为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核心和关键,是打造和推进教育数字化的主力军,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数字化转型,是我们需要大力探究的关键问题。
教师转型是趋势使然,也是客观要求。数字化教学已经成为教学的新常态,需要老师具备相对应的教学能力、分析能力、研发能力、设计能力、学习能力等。另外,信息化时代强势“入侵”我们的生活,但我国教师队伍建设仍然存在发展不均衡、支持不到位、能力不充分、评价不精准等问题。
一、做好数字化资源顶层设计
学校要做好数字化教育的顶层设计,理顺数字化改革理念、思路和方法手段,发挥好各部门的系统能力,提高服务质量,为学校的信息化快速发展形成强劲的动力,构建好学校治理的体制机制、标准化思维、方式流程等,把信息化贯彻到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同时要加强信息化研究,不断推动新的发展动能。加快建立数字学科,提高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等等。
二、完善多元化的培训机制
通过互联网等,我们接收到的和接触到的信息都是多元化,学生们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因此我们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教师队伍。
首先,培训的人员就需要多元化,培训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师培训的质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发挥名师、专家、校领导、校长等的指导和引领,带来培训内容、培训层次、培训对象、培训视角和培训方式的多元化,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提高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
面对教学内容数字化,教学环境智能化,教学模式混合化,只有提高教师的数字素养,才能更好的驾驭更多信息技术环境,平台,工具和资源。充分应用数字化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数字化意识。
信息素养一般表现为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效益--信息协作--辨认和抵制不良信息等八个方面的能力,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为教学赋能。
四、完善素养评价和管理体系
教学评价机制在于及时指导和监督老师的工作开展情况,可以及时反馈出教学信息进行宏观微观的调控,着眼于提升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既要评价教师的工作,也要评估教师工作对个人今后的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对教师个人成长和团队成长进行跟踪,进行综合的考核和评估,对评价结果进行及时合理的反馈,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评价结论和评价对象,选择合适的方式,积极主动的做好教师心理调控工作,为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形成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五、升级改造教育设施环境
好的环境对教师的成长也是十分重要的,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也满足教师教育实训培养的需求。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学校信息化教育的进程,加快信息化硬件和软件的建设,改造硬件基础环境,为教育信息化提供物质保障。建设校园网络、配备多媒体设备、云计算平台、智慧教室、网站教育资源等,引进尽可能多的教学设施,开展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探索数字化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形成灵活开放的教学组织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协同育人。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的常态化应用,深入探索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手段,打造网络化、沉浸式、智能化的新模式,把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化融入教学环节,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更为贴切的资源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