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思政课铸魂育人 筑牢立德树人精神根基

73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立德树人是新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为高校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黑河学院切实发挥“大思政课”培根铸魂作用,用好思政的“盐”,讲出真理的“味”,不断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为青少年打好精神底色,为立德树人奠定坚固根基。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完善育人目标


基于立德树人目标的思政教育需要校园文化环境作为基础保障,作为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实现目标的思想基础。学院首先确定校党委肩负的党管意识形态的责任,通过对师生意识形态领域问题进行研判,营造全方位、分层次、多渠道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氛围,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形态。严格遵循《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等文件精神,出台《黑河学院新闻宣传管理规定(试行)》,突出德育重要性。学院始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强调思政课育人功能,为思政课育人指明方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从2006年开始,学院坚守理想信念教育的先导作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育人思想体系,使育人思想目标更加完善,明确将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基础,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点,共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加强科研团队建设


践行精品意识


基于立德树人的思政课教育工作需要高水平科研团队作为支撑,推进学院思政学科点建设。学院及时做出统一规划和部署,及时成立二级学院课程建设专门领导小组,共同探索思政课程构建新思路。进一步强调省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思政教学的积极作用,要求思政教师秉持精品意识,参与校级乃至省级精品课的申报工作。同时,学院重视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重视思政课程科研网站的构建,将多媒体技术和信息交换方式引进思政课,要求教师将思政课程建设、教研科研成果、媒体资源运用情况等作为网站框架的不同模块,及时将精品课课件、教学录像、教学心得和反思等上传到各个模块,使得思政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方向更加明确,提升网络思想教育水平,成为传统思政课程教育的有效补充;同时,思政课程教师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的交互性特点,在科研过程中运用网络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针对思政课程深入了解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研学生对时事政治、社会热点等方面的理解,丰富科研理论研究所需的案例,科研成果更具特色性和指向性。


加强课程内容建设


提升育人实践


黑河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思政教学的出发点,以此完善核心思政课程的内容建设,坚持以知识传授为导向,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思政知识”的复合型能力,形成显性思政课程教学与隐性课程思政教学相结合的宏观模式,在思政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经济学、政治学、国际贸易学、历史学、语言学等人文学科知识,同时在其他专业课程教学中贯穿思政、德育教学内容,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学院坚持开门办思政,感受理论之美。红色文化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凝聚着鲜活的红色基因和伟大建党精神。学院抓住立德树人根本,坚定走好“红色育人路”,利用优质红色资源平台,讲好红色故事;发挥地方红色文化优势,开展实践教学;扩大红色文化教育范围,诠释时代特征。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丰富育人资源,做强“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内容“供给侧”,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校团委、其他各学院密切配合,立足全国,面向未来,利用学生假期时间就近调研,重点考察当地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和其他人文资源,整理成调查报告,师生通过网络进行沟通并改进,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网络,促使实践教学得以落实。


加强质量监控建设


保障育人质量


学院一直将人才培养置于中心地位,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转变思政教育教学观念,以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作为制度保障。学院认真制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完善思政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将日常教学检查、教师教学过程常态监测、学生学习情况、学期各阶段定期检查等作为评价指标,规定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领导负责监督各院系教师授课情况以及学生评价等不同环节,基本形成较为成熟、立体、多层次的闭环评价体系。学院还颁布了《课堂教学质量标准》,要求全校各部门深入课堂听课,根据文件要求对思政教师授课情况进行评价。各级领导和教学管理人员通过听课多方面了解教学情况,洞察学生在思政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评介会讨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及时出台解决方案;同时,思政专业教师组织集体备课,其他专业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对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全方位保障思政育人质量。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于:2022年12月16日 16:15:2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