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高校应如何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77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不是看它的条件何等优越、规模如何庞大,而是要以长远的眼光、历史的视野看它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看它对国家对民族所作的贡献。


1、坚持立德树人,引导青年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多次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大命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培养指明了目标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需要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意识形态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帮助青年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党情、国情、社情、民情、校情,引导学生用理性的眼光、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培养创新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创新人才,应当是一流大学建设的首要逻辑和落脚点。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是一项复杂多维的系统工程,需要以培养一流人才作为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科研体制、管理体系、人事制度、评价体系等各项改革的根本出发点。世界一流大学不仅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还要努力培育建设中国特色知识体系的人文社科领域创新人才。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要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深入调研,确保话语创新、理论创新与体系创新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建设中国特色知识体系,贡献回答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3、打破学科专业壁垒,谋划高瞻远瞩的学科布局

学科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国内外的科学研究实践已经表明,无论是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之间,还是哲学社会科学诸领域、各学科之间越来越相得益彰。学科交叉融合的态势有助于哲学社会科学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建设性社会影响的重大突破。


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必须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发展规律,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下大气力组建交叉学科群和强有力的研究团队,加强学科之间协同创新,构建协作共生的学科体系。如何改革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如何破除学术组织内部阻碍交叉学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各学科的组织单位和科研人员对待学科交叉有着更开放和包容的心态,营造有利于交叉学科发展的良好环境,是在今后一个时期“双一流”建设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


4、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育人文化

世界一流大学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种是指标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大学,另一种是文化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大学。所谓指标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大学就是从大学排名所依据的指标上来看,排在世界前100名的大学;所谓文化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大学,就是大学植根于独特的文化土壤,有自身的使命和价值观,有深沉而远大的抱负,能够为其他国家、其他文明提供实质性的启示和借鉴。我们中国的很多大学都不是指标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大学,但从文化意义来看,我们都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我们必须扎根中国大地,深植于中华文明的文化土壤,吸收传统营养,结合中国现实国情,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才能形成世界一流大学的育人文化。


5、抓好基础性工作,把教师培养成“大先生”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正确人生观的职责。培养教师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要按照“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要求推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注重理论素养与专业素养、学术研究与教学能力、科研成果与实践成果相统一。首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教师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划定师德底线和红线,坚决惩处违反师德行为。其次,加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能力建设,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施行教师教学准入和退出制度,凡是综合教学评估不合格者,要停止其课程教学任务,并安排其接受专门教学诊断、培训、考核,以改进教学。最后,强化导师权责,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进一步强化导师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教育意识,完善研究生导师考核办法,建立研究生导师的奖励机制,健全研究生导师的退出机制。

发布于:2022年09月13日 17:15:0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