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将民族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32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各类媒介的出现让思想文化传播更加迅速,在社会领域出现各种思想文化传播、碰撞的情况。青年学生需要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正确看待国家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高校必须坚守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积极发挥民族精神在学生价值观念引导、思想认知提升、民族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作用,让立德树人在学生成长成才中取得实效。


促使学生形成与时俱进、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使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为国家事业发展服务。民族精神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供服务。如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宣讲铁道兵历史、学院发展历史,将校情校史教育、“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军魂、“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路魂、“红色哺育、爱国情怀”的燕赵魂为核心的“三魂”校本文化融入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中,激励学生秉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传承发扬铁道兵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培育学生铁路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创新奉献,让“三魂”文化在石铁学子中代代传承。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需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以中国百年奋斗史为媒介进行引导,激发大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树立在建设祖国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的价值取向,帮助学生群体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如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官方公众号平台推出了系列微课、开设了“学‘四史’”专栏,引导学生忆来路、践初心;通过利用校园电子屏幕和宣传栏,广泛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不断夯实全院学生的思想基础。并在校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思政课堂系列活动。通过“重临红色圣地,回顾百年风华”活动等方式,增进了学生们对民族精神的了解,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注重专题式教学。在理论教学期间,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精神等知识为基础,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设置教学专题,帮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如开展课前10分钟演讲活动,引导学生针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内容进行宣讲;或让学生以小组模式通过人物专访的角色扮演形式,主动进行资料收集,编制PPT,进行人物背后故事、情感的挖掘,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意识。专题式教学的贯彻实施需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高校辅导员的相互配合,以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如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专门建立了省级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浩楠艺术工作室。以培养学生艺术技能和综合素养为主线,以协同教研为抓手,以版画、年画等艺术形式为载体,以现代学徒制、团队学习、同伴互助、独立操作等方式,为艺术类学生从事艺术创作、艺术实践提供良好环境,为非艺术类学生提供艺术体验、提升艺术鉴赏水平、增强艺术素养提供有力支持。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在研讨中培养合作精神,在作品呈现过程中崇尚精神,将中华民族的奋斗史融汇在个人学习成长的实践中。


打造实践教学版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方面需要挖掘课本知识,讲好理论知识,另外还需要将理论落地,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懂、弄通、悟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民族精神融合中,如果仅以理论内容的方式进行,很难帮助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有深入的体悟。因此需要把社团、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作为民族精神传播的第二阵地,打造实践教学版图,在实践教学和理论讲授双向推进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民族精神的感悟。如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积极策划、精心组织格调高雅、内涵丰厚的文化活动,推出精品活动项目,增强学生对民族精神的体悟。一是红歌会。以“五四”青年节为契机,每年组织师生红歌会,弘扬革命文化;二是金秋文化月。每年9-10月份,通过文化游园、文化展演和文化讲座等方式,从汉服到京剧,从古典音乐到古典舞,从古典诗词到传统文化,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是“铁兵连”学生社团。通过弘扬“艰苦奋斗 志在四方”的铁道兵精神,将铁道兵无畏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特质在校园中传播,彰显“军魂”文化。四是“星辰”话剧社。以话剧艺术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诠释“三魂”文化,涵养培育现代铁路工匠,通过编、排、导、演,拓宽了大学生的历史、文化、审美知识视野,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使文化产生浸润人心、启迪意志的影响力。其中,话剧《我叫康拉德》和《目之所及》分别获得荣获第三届、第四届河北省会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奖、校园戏剧之星奖。五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依托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重走襄渝线”“重走京张线”等社会实践活动,感受体验“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铁道兵精神;感受“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新时期铁路精神,传承弘扬“三魂文化”,进一步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前进力量,建功新时代。此外,我院还探索依托VR技术建设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中心,打造“身边的红色熔炉”,以鲜活式内容、沉浸式体验,提高民族精神教育的覆盖面和实效性。


倡导“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儿女的爱国奋斗史。中国人很早就有以天下兴亡、人民安康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形成了追求进步、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的光荣传统,形成了对爱国志士无比崇敬的宝贵民族性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不竭精神力量。新时期,在思政教育中引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挖掘爱国主义内容,鼓舞广大青年群体,增强其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对祖国抱有浓烈的热爱之情,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依然需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在双创背景下,国家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希望学生可以形成创业能力,主动参与到创业的活动中。创业不仅对学生能力有所要求,还需要创业者拥有顽强的毅力,勇于克服困难。“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使得华夏民族可以跨越重重磨难延绵至今,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给予学生启示,让学生认清现代社会的发展形势,意识到自身肩负的使命,愿意投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


提倡“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今天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的辛勤汗水,蕴涵着中国人的巨大牺牲。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在教学中提倡“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或在理论授课中引入名人名事,或在实践教学中发布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查询相关人物的事迹,对人物进行述评学习,帮助学生发现研究对象身上的奋斗精神,促使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拥有顽强的毅力,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有利于学生形成“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儿女渡过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撑,青年群体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高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让民族精神深植于中华女儿的心中,能够更好的提高青年学子对祖国的向心力,引导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在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来源:光明网

发布于:2022年12月13日 15:30:3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