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和传统的思政课有着明显的差别,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大学所以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大任务,在开展课程思政之前,需要进行教学设计,这个是我们达成思政目标不可或缺的一步。
课程思政不是游离在课堂教学之外的,课程思政是属于大学教育的德育部分,和一般的知识理论学习一样,都需要“知识-感情-行为”三步走,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必须始终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着力强化大学生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责任认同和行为认同,切实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要始终围绕学生,教会教懂学生,服务学生。定准学生的诉求,创新教学方法,要把理论讲透,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和、时俱进价值等讲清楚,为学生解答迷津,引领大学生用丰富的伦理增强伦理自信,强化理论认同。
有了理论的引领,情感认同就如同催化剂,重视榜样的力量。大到历史人物、时代楷模,小到身边的同学都是我们的榜样。让大学生产生向上向善的情怀和见贤思齐的自觉,充分发挥榜样的“涟漪效应”。
只有有了目标,有了责任和担当,才有越大抱负,引领大学生不忘初心,牢记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使命,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思政教育中,脚踏实地,真才实学,让理想照进现实,成就绚彩人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只有落地才会生根发芽。要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推动高校思政课从“课内教”向“课外延”,鼓励大学生用所学辩证的看待大千世界,要坚持理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
育人先育己,教师的是非观念、价值理念正确才能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塑造。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内涵,准确把握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的关系,进一步提升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实现全方位育人。同时要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加强资源互通共享,开展常态化教学设计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专题教学培训等活动。 充分发挥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作用,以信息化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就是基于“技术—教育”的互构逻辑,实现技术创新向教育创新转化,推动思政课朝着更加开放、高效、智慧方向实现内涵式发展。
另外要坚持教学实效,把课程思政价值理念贯穿于知识和能力培养全过程,发挥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创设生动多样的教学情境,坚持教学创新,让学生在智趣中领悟,在学习中长见识,塑造品格,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