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42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工匠精神是我国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其传达出的是一种敬业、一种创新精神,是现代高校大学生需具备的优秀素质。当前社会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社会各行业对工匠精神的要求越来越细致和严格,由此也对高校育人工作提出了现实要求。高校立足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实际教育改革中融入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工匠精神原指工匠对制作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态度与品质。对产品生产者来说,只有不断改善生产工艺,满足产品优化升级需求和大众审美需求,才能体现工匠精神的内涵价值。对高校教育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这与工匠精神中的职业精神、人生态度与个人品质要求不谋而合。深入剖析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与工匠精神内涵发现,两者不仅从思想上阐述了对当代人才培育的精神期望,更是从实践层面表明了对高精尖工匠型人才的培育方向,在教育价值上存在着高度相通性。


高校思想政治育人目标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工匠精神的培育亦然。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塑造正确价值观,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实现自我价值,这些培育目标在工匠精神的内容要求中也有体现。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价值观,具有正确的理想信念,更要求学生能在社会中具备创新、奉献的品质。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工作开展所依据的根本准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教育事业的明确规划。在如今信息化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互动日益深化,国际竞争形势日渐明显,要在世界大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立足人才竞争这一核心要素,积攒竞争实力。而高校是培育人才的重要阵地,需要发挥好思想政治育人平台,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践行立德树人理念,并将工匠精神与立德树人相融合,丰富育人内涵和内容,给学生铺垫好进入社会的奠基石。


规范学生行为道德之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使其明确日常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生活中的目标,教育途径主要以理论教育为主、实践教育为辅。而工匠精神则对学生的品质、精神提出了具体期望和目标,希望学生按照这些期望努力学习、努力成长。可以说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相当于将社会所需的人才要求与在校学生的人才要求进行了有机融合,而其中的重合部分就是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引导。无论是工匠精神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都要求学生在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好应尽之责,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操守。


实现学生自我价值之需。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体现新时代人才培育的现实要求,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不仅仅是学业有成、技能提升,更重要的是要看其对社会的贡献等。工匠精神价值的实现也是如此,需要考虑人才对工作的付出、对社会的价值等因素。两者融合能引导学生了解自身发展需求,了解自身擅长之处和薄弱之处,进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发挥自主创新能力,最终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工匠型人才。这一努力奋进的过程就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能够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想境界,激发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和永不言败的坚持理念,进而在未来职业岗位上实现自身理想。


符合高校教育改革需求。工匠精神是衡量现代化人才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准。工匠精神中包含着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时刻奉献的可贵精神,这些精神品质都是现代社会对工匠型人才的具体需求。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需要一批理论扎实、技能过硬的工匠型人才,这一要求给高校人才培育工作带来了现实挑战。高校除了要从专业学科上做好人才培育工作之外,还需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并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渗透社会工匠精神的具体要求,以此提升高校工匠型人才的培育标准,推进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


加强工匠精神理念教育。将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要从理念层面加强教育,厚植学生的工匠思维观。一是融入人生观专题。人生目标在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十分重要,是引领学生行为的驱动力。开展理想主题会、座谈会,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发表对人生态度、人生目标的看法和观点,教师从旁点拨,以此达到工匠精神理念教育效果。二是将中国发展史、奋斗史以及取得的成就融入到学生思想政治素材中向学生讲述,或者专门组织专题教育会、交流会,深入剖析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三是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邀请社会专家、企业领导到校为学生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观点和践行经验,并为学生增设答疑解惑论坛,解决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偏差问题,最终强化理念教育深度。


丰富课程内容。工匠精神包括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两部分,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也可依照这两部分内容,充实教育素材。教师可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设置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模块,分别负责学生的理论培育与实践训练工作。在职业技能中,教师可按照学生所学专业,设置一些技能训练、技能模拟活动。要求学生分组设计并参与实训项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从旁讲述团结合作、坚持不懈、认真敬业的工匠精神,引导学生亲身感悟。在职业素养中,教师可在思想政治教材基础上,增加一些课外具有工匠精神的人物故事、名人解读等素材;给学生播放一些“最美劳模”“最美乡村人物”“道德楷模事迹”等视频、纪录片;要求学生发现并捕捉身边的“工匠事迹”,比如不辞劳苦的教师、辛勤耕耘的园丁,将获取的信息转变为学习资源与其他同学分享,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深切感受工匠精神带来的影响。


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经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高校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才能促进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课的融合,从而助力育人目标的实现。在此基础上,一方面,高校需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倡导工匠精神。在图书馆、校园智能屏、教室等公共场所张贴工匠精神培育海报,工匠精神教育文件;在校内广播站每日播放工匠精神人物事迹、身边感动人物事迹,切实将工匠精神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无缝衔接,为学生创设浓厚的校园文化。另一方面,高校要重视校友前辈对后辈的影响作用,定期在校内开展校友联谊会,将成功校友的奋斗事迹向在校学生讲述,以同宗同源的师哥师姐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为学生创设真实贴切的工匠精神文化氛围。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其丰富的价值内涵和鲜明的育人功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教学意义。从二者的关联性分析可知,高校思想政治课与工匠精神有着共同的人才教育价值和教育对象,二者都是以加强主体道德建设、提高能力要求、丰富品质教育为主要教育内容的,高校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中,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育优良品质,同时还能鼓励学生在未来工作、生活中踏实专注、精益求精、勇于创新,为推动社会现代化进程、提高国际竞争实力积攒了人才力量。


来源:光明网


发布于:2022年11月23日 17:42:3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