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 推动英语教学创新改革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根据办学定位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社会用人需求及学生学习情况,深化产教融合视域下的英语教学改革,实现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学习与就业创业的高度融合。“校内理论学习+校外企业实战”的有机结合,既有助于推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又能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实战能力,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秉持“立足新起点、融入新格局、展现新作为”的要求与目标,积极探索实践“双轮驱动”的产教融合发展模式、英语教学创新改革之路,加快构建现代英语教育体系,启动学院英语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快进键”,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为高素质英语人才培养多谋发展之计。
以现代产业学院与研究院助推教学改革
学院坚持走应用型、区域性、特色化的发展道路,通过建设高质量现代产业学院和高水平研究院为应用型建设提供驱动力,为英语教学改革创新提供引导,为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支持。学院相继成立“公牛学院”“慈星智能产业学院”“新海学院”“小家电新电商学院”“芸济无人机学院”“福山创意学院”等产业学院,以产业学院为依托,为英语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操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依托区域优势、学校传统优势,以及互联网经济建设优势,学院先后开设“长华班”“力玄班”“方太电商精英班”等产业班,借助产业班为英语专业学生提供口语实践中心、英语读写实践中心,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
学院成立应用技术研究院、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等高水平研究院,并与宁波中大力德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宁波福尔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慈溪市金喜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阿能集团、浙江坤创元禾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慈溪泰隆银行等企业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地方服务等方面持续深化多方位、多层次的校政企合作,形成了共赢的局面。
以打造培养特色推动英语教学创新改革
为深化产教融合教学改革,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强和实践能力强的“两强”应用型英语人才,学院多措并举着力打造培养特色。积极探索并实施“平台+模块+拓展”的特色课程体系,把英语课堂的学习内容和技能按照人才知识结构和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划分为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保证人才基本素养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英语专业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围绕翻译、商务英语、英语(学前教育)等不同专业方向设置不同的模块课程,并以就业为导向、提升职业能力为目标进一步拓展相关课程,努力解决宽口径培养与专业对接的问题、推动模块设置的与时俱进。
学院积极探索并贯彻“以学术论坛、名师名家讲坛、师生工作室、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科技竞赛为载体,拓展第一课堂教学,实现一、二、三课堂互动、课内教学与课外训练互补、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海峡两岸口译大赛、英文朗读比赛、大学生英语写作竞赛暨“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选拔赛等竞赛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以“我的翻译实践与翻译人才培养之道”“专四交流与分享”“专八翻译、写作、改错联合”“三模块学习经验交流会”等为主题的经验分享型讲座中增强自我规划意识;开展“从英语的句式重心看汉译的灵活变通”“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易犯的错误及其对策”“芬兰英语教育概况”“外语专业教学与研究”“关于语言教育研究的关键概念与技能”等各类学术型讲座,推动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此外,学院还构建了“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推动专业知识学习与项目研发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与相关产业需求的对接,让英语专业学生在真实环境下真刀实枪练本领。
以打造良好教学团队引导英语教学创新改革
学院不仅以“双室训练”(教师工作室+学生工作室实战平台搭建)、“双向交流”(学生参加企业顶岗实习与企业员工指导校内实习互补)、“双证就业”(学生在校期间获取毕业证、学位证与行业准入证书)等为手段,改革教学内容,还注重教学团队在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贯彻“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理念,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参与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浙江省高等学校微课教学比赛等竞赛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强化立德树人理念,聚焦课堂、锤炼教学基本功,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方法,为产教融合教学改革,以及英语教学创新改革助力。
学院实行校内导师与企业实践、实训导师相结合的“双师指导”手段,推动深耕教育领域的企业,加入高等教育产教融合的队伍,并进一步革新职称评聘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双师双能型”教师激励和考评体系,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反哺地方高等教育发展。
为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学校组织开展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鼓励引导英语专业教师参与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项目、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堂教学改革项目,以及相关指导交流讲座或沙龙,促进教师课堂教学反思能力提升,为产教融合教学改革、英语教学创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赋能。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