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对构建高质量思政文化育人的思考

20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思想政治教育事关民族复兴,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是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基础工程。今年8月,教育部等部门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要“建好用好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发挥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研学基地的实践教学功能”的重要举措。随后,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设立了首批453家“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思政文化育人是高校思政“三全育人”机制体制健全和“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当下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向和有效举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与实践对于推进新时代思政文化育人工作进程具有重大意义,但当前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运用过程中的文化育人具体策略还有待进一步思考。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思政文化育人功能


“大思政课”是在思政“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相关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立足于国内外社会发展实际、着眼于民族复兴大业和百年党史视野等,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时代新人为目标的宏大思政教育教学格局。主要以党和国家所取得的历史伟绩、所经历的历史变革、所创造的理论成果为教育教学和宣传内容,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政治素养教育。“大思政课”强调的是开门办思政,旨在充分调动全社会资源和力量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设立一批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其目的就是缓解和解决当下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力量、没有有效发挥其他学科领域思政育人价值、忽略文化育人等诸多矛盾,扩大思政育人空间。


因此,“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与践行无疑为提升当下学校思政教育质量尤其是实现高质量思政文化育人提供了新的契机。就文化育人而言,以往的思政文化育人多局限于校园和课堂,主要通过教师各种形式的文化理论知识宣传教育和学校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现有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但这种形式的思政文化育人效果不太显著,难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思政文化意识和思政文化情感认同,没有达到很好的文化育人的效果。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是由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设立的思政教学实践基地,包含了与科技部联合设立的科学精神专题实践教学基地,与国家文物局联合设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等。


故而,一方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运用能够创新当前思政文化育人的形式,提升思政文化育人的实效性。思政文化育人主要通过中华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各方面的综合教育,而包含了红色革命遗址等资源的思政实践教学基地能够带领学生在真实的历史文化场景中真切感受优秀文化的精神内蕴,在丰富多彩、趣味横生的实践活动中将中华优秀文化倡导的思政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另一方面,中华优秀文化本身也是“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构建和运行的精神内核和力量支撑,在诸多优秀文化思想的引领下,思政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实践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思政教育成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对于构建高质量思政文化育人具有独特价值功能,同时,思政文化育人也是“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和运用的重要内容方向。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思政文化育人策略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是当下学校进行高质量思政文化育人的新平台和重要阵地,基地所具备的充足的社会文化资源与先进的教学组织手段,有助于全面创新当下思政文化育人的形式,从实践层面有效提升思政文化育人效果。为了充分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思政文化育人功能优势,我们需要继续创新优化实践教学基地的育人策略。


一方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类型需要继续朝文化和科技领域靠拢。“科技兴国,文化强国”,目前思政教育的主题应该更加关注文化育人的实践彰显,故而,针对当下已有的工业文化专题、科学精神专题实践教学基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以及“四史”思想教育专题实践教学基地,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自身力量加强文化资源和硬件设施提升,积极主动予以学术研究、文化知识资源、教育场地支持,协同相关学校组织落实思政实践教育活动。同时,各大院校要积极主动对接各级各类尤其是文化和科技类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开发现场教学专题,实现与实践教学基地的长期稳定合作育人。


各大基地也要秉承开放、包容、共同发展理念积极创造条件和完善自身体系,加强与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进行有效协同合作,形成合力。另外,在原有的文化和科技主题实践教学基地基础上,相关部门还可以继续设立更多具有强烈文化精神育人属性的实践教学基地,实现思政文化育人实践教学基地的全面覆盖,精准化育人。现有的453家思政实践教学基地规模大小不一,题材类型迥异,大多主要围绕全国各大院校设立,同时以红色文化育人主题为主,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基地相对较少。对此,笔者认为,当下“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要想充分全面发挥思政文化育人功能,还需要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专题实践教学基地的设立开发。


另一方面,高质量思政文化育人目标的实现需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继续创新完善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实现实践教学策略多元化和现代化。相关部门始终强调思政实践教学基地要善用,要建好、用好。在建好的基础上,思政实践教学基地的善用还需要紧密结合时代社会发展趋势、结合社会现实生活、结合思政教育发展现状,面向中国式现代化要求,面向未来。


首先,要通过文化实践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怀、革命红色文化精神信仰。比如在红色遗址和纪念馆、博物馆参观活动中,向学生重点宣传党的红色精神理念,引导学生弘扬传承红色文化基因,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统一。


在历史博物馆等传统文化专题实践基地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传统文化艺术作品的临摹创作活动,深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意识。


其次,思政文化育人不仅要重视精神意识教育,还要加强科技知识实用技能的培养。比如在中医文化专题实践基地活动中,除了让学生了解中医的博大精深之外,还要组织学生进行针灸推拿、传统健身活动等技能培训;在农业知识专题实践中,组织学生进入乡间地头进行基本的农业劳作,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农业专业知识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从中提升学生的农业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素养,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最后,思政实践教学基地还要积极引入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辅助教学实践活动。比如积极引进数字信息技术和设备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展现形式,通过影视媒介、3D技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优秀文化的感染力,增强文化自信。


总之,建好用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既是当下推进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思政文化育人的基本有效路径。只有不断完善健全各类文化专题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思政文化育人实践教育教学思维和手段,才能够充分发挥思政实践教学基地这一大平台、大阵地的资源和空间优势,力求知行合一、情感认同、润物无声,实现新时代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布于:2022年11月22日 10:04:3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