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问题及策略

26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出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视,也为高校建设课程思政、开展协同育人指明了方向。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明显转变,高校只有立足思政课与各类课程的育人实际及大学生的学情实际,在全面契合时代背景和政策要求的基础上探索课程思政教育的正确方向和有效策略,才能在协同发展中强化课程思政育人实效,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时代新人。


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破解思政育人难题、全面强化育人质量,需要对思政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整和创新。课程思政是基于时代背景提出的新要求,又能为高校突破育人困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能量。


第一,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途径。新时代新要求,高校立德树人目标也处于转变和发展之中,只有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协同育人实践,才能构建育人新格局。


第二,课程思政是高校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要求。当代大学生较易面临思想观念冲击和挑战,而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必然使命。由于大学生接受教育领域的广泛及个人综合素质发展的要求,高校须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深化协同育人,才能在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范围内强化思政育人影响,形成思政育人的良性发展模式。


第三,课程思政是高校破解当前思政教育难题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政教育目前存在育人资源缺失、育人实践单一、育人范围受限及育人效果较低等难题,高校需借助课程思政育人的有效实践,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中全面丰富育人资源、创新育人实践,同时在多方协作中拓展育人范围、提升育人实效,进而在整体变革中提升思政育人水平。


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现存问题


当前,虽有部分高校已开始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并着力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但从整体层面看,课程思政育人实践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课程思政育人资源尚未得到充分整合和有效运用,课程思政实践缺乏全面性;


其次,课程思政育人实践方式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最后,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相对落后,无法动态化检测育人过程,以评促教、以评促改无法发挥作用。而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部分高校尚未形成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顶层设计,导致其在规划育人目标、选择育人内容及设计育人方式时缺乏系统引领和正确导向;另一方面是部分高校尚未深入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尚未组建专业化育人队伍,以传统结果性评价开展育人评价,无法深化课程思政育人影响。


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策略


在明确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必要性、分析现存问题及问题出现原因的基础上,高校还需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育人实践,在精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全面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


深入挖掘各类思政育人资源,支撑课程思政的全面推进。高校应通过组建专门教师队伍、增加人力物力投入及拓展范围等支撑资源的深度挖掘,从内容资源层面保障课程思政的全面推进。立足本校课程育人实际和发展规划,为不同课程挖掘思政育人元素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同时组建以思政工作者带头的教师队伍,结合当地社会相关机构的支持和助力,不断拓展资源来源。此外,高校还需关注对不同育人资源的合理使用,在集体备课及培养学生意见领袖的基础上,明确各类课程践行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借助丰富的育人资源基础,支撑课程思政的深入发展。


使用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方式,契合学生习惯深化育人实效。高校实施课程思政还需关注大学生主体的学情实际,通过创新育人方式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持续推动课程思政入脑入心。一方面,高校及教育者应开展针对学情实际的全面调查,明确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需求,引导学生形成对课程思政的正确认知和深刻认同,减少课程思政实施阻力,营造健康和谐的育人氛围。另一方面,教育者应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全面创新课程思政实践方式,将混合式教育、情景体验式教育、合作探究式育人等融入实践过程,使用大数据、云计算、虚拟仿真等技术为大学生直接参与课程思政提供便利途径。


创新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动态化检测育人过程。由于课程思政的实施涉及范围较广,参与主体相对多元,需要高校重视评价的多元化开展及动态化发展,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策略,促进课程思政育人实效的螺旋式上升。


高校首先应丰富课程思政评价主体,将教师、大学生、管理者、专家与学者、家长等纳入评价主体,发挥多元主体评价作用。


其次,高校应完善育人评价指标,将各类课程参与育人实践、挖掘及使用思政元素的效果设置为评价标准,同时将大学生在课程思政中的参与度、活跃度及接受不同课程育人的影响设置为评价内容,形成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最后,高校应重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有机融合,以在契合课程思政育人动态化特征的基础上全面反映育人实效,提升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如此,便可充分发挥新型评价体系的重要作用,在以评促教中持续提升课程思政实施水平,强化高校育人实效。


发布于:2022年11月09日 16:00:3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