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教研对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思考

19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网络虚拟教研作为与互联网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相伴而生的产物,充分利用网络通信的便捷性、可视性与互动性以及网络资源的丰富性、网络互动的实时性等优势,有效实现了不同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通、互助、互惠、互成,为全员育人奠定了思想与物质基础。深入研究、充分挖掘、搞好用好虚拟教研活动,搞清楚其内在意涵、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不仅有利于建设一支适应时代需要的高水平思政教师队伍,也有助于提升思政课教师在新文科建设中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深入挖掘思政课虚拟教研的内在含义


高校思政课虚拟教研是指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借助网络在线教育平台、即时通信工具和虚拟现实技术,将不同领域、地域专家学者聚合在一起,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科建设、思政课教学、人才培养等内容而展开研讨、交流的知识学习与课程准备活动。虚拟教研源于网络虚拟社区,是集体备课制度的线上延伸与纵向拓展,是一种基于现当代信息技术而致力于发挥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群体智能活动。作为对“大思政”格局的建构与新文科建设的展开,思政课教师群体的虚拟教研内含提升挑战度、增加高阶性、凸显创新性的要求。深刻理解高校思政课虚拟教研活动的内在含义,必须从四个方面准确把握。


一是从目标来看,虚拟教研最终要实现思政课教师的知识学习。到2021年底,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已超过12.7万人,如果加上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这支规模较大的师资队伍非常需要强化网络研修,以便通过虚拟教研实现对思政课教学情景中知识与经验的深化、交流、分享和创新。


二是从主体来看,虚拟教研活动必须依托集体研讨。虚拟教研本质上依然属于集体备课,但与以往集体备课不同的是,这种虚拟教研活动能够打破以往教研活动呈现出的单一高校、校内单一教研室和单一思政课教师知识窄化、固化、碎片化状况,实现由单体智能向群体智能演进,真正达成集思广益。


三是从形式来看,虚拟教研是以“在线为主、在场为辅、在场与在线配合”的实践活动。通过网络的聚合与整合功能,汇集不同领域和区域内的相关专家学者,在场在线同时探讨、集中研究同一教学话题,以此突破时空阻隔,实现信息、知识、经验和技能共享。


四是从载体来看,虚拟教研必须依托平台支撑。一方面要依托一些即时通信软件,如腾讯会议、钉钉等实现“面对面”“多对多”交流,另一方面高校或一些企业也可开发一些延时交流平台,深化思政课虚拟社区建设。


深刻把握思政课虚拟教研的基本特征


从总体上看,虚拟教研包括交叉、跨界、复合和集成四大基本特征。具体而言,这四大基本特征又表征为六个方面。


一是教研活动指向的明确性。由于虚拟教研参与面广、时间持续相对较长,并且缺乏参会的强制力,需要充分考量和协调每一位与会者的时间、精力、任务,因此虚拟教研必须要有明确的主题,要围绕解决某一特定话题展开,否则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其吸引力,无人想用、无人可用。


二是教研内容供给的聚焦性。要围绕某一特定话题做深、做细、做精、做实、做优,切忌贪大求全,让与会者有充足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三是需求把握的多样性。虚拟教研既要满足教师“教”的诉求,又要围绕“研”做足文章;既要供给马克思主义理论,又要增加哲学、心理学、教育学、法学、文学、艺术学,甚至自然科学常识等内容;既要探讨教学内容,又要交流教学方法,分享教学经验。


四是途径拓展的长效化。虚拟教研活动不是一时一事之需,更不是一校一师之事,需要常态化开展、长效化推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五是方法采纳的集成性。在虚拟教研中,与会者可以各展所长,将教学内容和方法中最为精华的部分充分展示。其中无论采用知识图谱还是可视化方式,均为多方法耦合,而非单一方法采纳。


六是效果呈现的聚力性。通过虚拟教研,集聚学界众人之力,实现教师教学能力共同进步,思政课教学效果共同提高,高校立德树人质量共同提升。


明晰思政课虚拟教研的价值所在


虚拟教研的价值包括三个方面:从直接效果来看,加快思政课虚拟教研建设相关措施的落地见效,有助于挖掘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学亮点,供其他高校参考学习;从间接效果来看,有助于聚合思政课教学队伍,发挥群体智慧优势、交流经验;从最终效果来看,有助于深化思政课相关议题的思考,将教学话题引向深入,实践教学与科研互转互促,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具体来看,虚拟教研活动的价值又表征为三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落深、落实、落细高校思政课教学相关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建设,将其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来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要求,需要集合整个学界的力量共同探讨,虚拟教研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举措。


二是有助于深化对思政课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认识。“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这里的“道”包括对党中央关于思政课系列要求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建设的认识,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认识,尤其是深化对思政课教学及其相关问题的认识等。


三是有助于强化思政课建设主体联动和成果转化。虚拟教研注重多元主体参与、全域智能相连、全景信息互通,通过虚拟教研活动,将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的最新研究成果、最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改革方向和方法,为思政课课程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供有效支持。


明确开展思政课虚拟教研的思路


当前,关于虚拟教研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推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这就需要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专家学者、思政课教师等积极参与,既强化顶层设计又要注重实践探索,形成符合国家要求、社会需求和思政课本身发展诉求的实践理路。


一是强化备课供给,注重实际效果。集体寻找问题、研究议题、解决难题。既要着眼思政课育人效果、扎根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又要围绕网络听课与评课、网络学习、网络资源共建共享等场景样态深入推进,让虚拟教研有的放矢、一击即中。


二是注重群策群力。固化教研活动,轮流组织主办并持续不断。学校之间以定期、定题、定点轮流举办为宜,发挥群体的智慧、行业的力量,要将虚拟教研作为思政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必备程序、基础操作,集合众高校之力共同投入、共同开展,办出特色、办出亮点,以便持续不断地将理论成果分享、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探讨等内容议题推向深入。


三是着重发挥好思政课虚拟教研的导向与聚合功能。在发展过程中,虚拟教研的导向与聚合能力逐渐凸显,开展好思政课虚拟教研,必须充分发掘这两项功能。

发布于:2022年11月07日 15:41:2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