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立德为先”的价值观是新时代对高等院校教师提出的要求
追求“立德为先”的价值观是新时代对高等院校教师提出的要求。我们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高等院校教师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重大任务,面临着西方社会思潮的不断冲击和挑战,面对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客观需要,这就要求他们要打造一代又一代能固守社会主义方向、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
而人才的培养与教育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如果离开了教育和教育事业,人才培养则失去了根基,无从谈起,“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当前,我国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来进行立德树人工作,进而提升育人工作的实效性。同时,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若要保证“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进行,就必须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导教师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尤其是要提升专业课教师的德性修养。
专业课教师的德性修养如何,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而且关系到未来人才的培养质量。所以,总的来说,“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教师需要修养。”“立德为先”的价值观是“课程思政”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追求“立德为先”的价值观是高等院校教师职业劳动的需要。古往今来,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所在,所以,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是有明显差异的。教师劳动是以合格人才为产品的一种特殊劳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将人作为自身的劳动对象,通过传递知识信息对人进行培养和塑造。
不容忽视的是,教师的品德、个性和才能是学生产生感染力和影响力的劳动资料。换句话说,教师以知识和品德等两方面的劳动资料来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因此,教师的道德品质是衡量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尺。大学生正处于人格的塑造阶段,高等院校教师的道德修养将对他们品德的形成、心灵的塑造产生直接影响。这种影响的范围不只局限于在校大学生,而且能够影响他们以后的工作方式、工作态度等。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专业课教师不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塑造,价值观不科学,从而导致学生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的信息与专业课教师传递的信息不匹配,学生对是否应该“立德”产生了怀疑。所以,专业课教师要明确到德性对于大学教育的重要价值,自觉追求“立德为先”的价值观。追求“立德为先”的价值观是高等院校教师自我完善的需要。
人们从事任何一项职业活动都包含两个维度的目的,一是为人民服务,二是促进自身的完善。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不只受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影响,还要依靠职业活动的塑造。高等院校教师亦是如此。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离不开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学习、锻炼和升华。实践证明,高等院校教师只有树立“立德为先”的价值观,才能在职业实践活动中积极进取,有所建树,真正完成教育育人的神圣职责。
与其他教师相比,高等院校教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他们是否具备高尚的师德直接关系到高等院校立德树人的成效。由于某些原因,部分专业课教师没有意识到“立德为先”的重要性,教育思想出现了偏差,只一味地追求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德性教育,大大影响了“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毋庸置疑的是,“课程思政”为专业课教师追求“立德为先”的价值观提供了新理念,如果专业课教师能够意识到这一点,不仅能够促进自身的自我完善,而且能够推动“课程思政”沿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资治通鉴》有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句话对德与才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精辟的阐述,主张将“人的道德置于才华的统帅位置。”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始终重视道德对个人乃至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道德一直在个体的所有素质中居于首要位置。作为独特的个体,专业课教师要想为“课程思政”建设贡献一己之力,就一定要树立“立德为先”的价值观,将是否具有德性当作评判自身是否是一名合格教师的根本。每个个体若要在社会中生存,都离不开德性的支撑。
追求“立德为先”的价值观是专业课教师作为高等院校教师的应有之义。“课程思政”建设的本质在于将价值观教育寓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专业课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更要从思想上引领学生,引导他们在奉献祖国的进程中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每位高等院校教师的责任所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并不局限于其技能和特征的完善,而是要达到一种诸多素质内在和谐共生的状态,这种和谐共生的状态是由道德主导的,是“全面且不偏重、和谐且相互提升的状态。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部分专业课教师存在一种误区,即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就可以了,其他事情与自身无关。但是,“课程思政”要求专业课教师在做好“授业、解惑”的同时,还要进行“传道”,“传道”是第一位的,传道者自身需要明道,专业课教师对学生德性的影响并不是通过一些刻意的教学形式来实现的,更多的是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出于扭转部分专业课教师重“才”不重“德”的局面,专业课教师必须追求“立德为先”价值观,立志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德性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