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专业课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备课能力
自察和培训相统一。专业课教师是中国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实施自察和培训相统一的方法是推进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要求。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专业课教师“决定着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和教学方式。”但是,在“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由于部分专业课教师的育人能力欠缺,从而出现了重“教”不重“育”的现象。
所以,出于在对大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实现价值观教育的目的,专业课教师既要进行自我省察,增强自身的教学技能,还要积极参与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树立“课程思政”意识。首先,增强教学技能。我国的学校教育在教学过程和程序上,沿袭的是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所以,教师的教学工作主要包括:“备课、讲课、作业、辅导、考评”等五个基本环节。备课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是教师讲好课、学生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因此,出于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和计划性,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高等院校专业课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备课能力。
其一,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专业课教师要钻研透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在厘清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认真挖掘出本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找到本学科教育内容与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明确本学科学生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和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此外,专业课教师还需掌握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他们的学习方法,及时有效地了解他们的个性和兴趣,密切关注他们的思想状况,结合教育内容,采取恰当的办法来共同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
其二,高瞻远瞩,做好规划。专业课教师要做好学期教学进度、单元和课时等三个方面的计划。对于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而言,专业课教师需对大学生整体情况作简明扼要的分析,将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融入到知识、技能的教学总要求中,明确每个单元渗透价值观教育的教学时数、教学内容上的具体安排,价值观教育运用的方式方法等。就单元计划而言,在一个单元教学开始前,专业课教师必须对这个单元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行系统的考量和准备,制定出相应的计划。
就课时计划而言,课时计划即教案,一般情况下是指教师为某一节课而拟定的上课计划。在做课时计划时,专业课教师需对本节课知识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出清晰的规划,张弛有度。上课能力。上课是教师对学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最直接、鲜明地体现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专业课教师要明确专业知识渗透价值观引导的教学目标。
一是以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为标准,全面、具体地把握本门课所要达到的价值观教育目标;
二是具有强烈的价值观教育目标达成意识,并将这一目标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专业课教师要科学审视专业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一是要保证专业教育与价值观教育同步驱动的科学性,从专业知识中开发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要科学,对学生所关切的社会问题要深入剖析;
三是保证教学内容重难点突出,要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观教育融为一体,注意整体性和连贯性;
四是保证教学内容回应现实问题,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的过程中,专业课教师要使用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一是以教材、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二是以促进学生乐于学为目的采取有情趣、巧妙的教学组织形式;
五是以时代发展的诉求为出发点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专业课教师要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
包括教学用语、教学态度、板书设计、现代化教学手段及对课堂的应变力和操控力等。专业课教师要设置合理的专业知识渗透价值观教育的教学程序。
一是明晰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教学思路,科学合理地设置二者的融合比例;
二是适度地、有针对性地设置蕴含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练习题,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三是熟练运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反馈调节机制,使“课程思政”的评价效果真实有效;四是体现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合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我领悟、自我发现。
专业课教师要追求良好的育人效果。在明确专业课程教学的价值观教育目标后,专业课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观教育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消化和吸收,进而寻求最佳的学习方法,从而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和信心。此外,专业课教师还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具备文化底蕴和人格魅力,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