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院校“课程思政”的理论教学日渐丰富

13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中国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课程思政”是针对高等院校其他各门各类课程和专业课教师提出来的,要求专业课教师在课程中坚持知识教育和价值教育并驾齐驱的教育理念。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并不是所有高等院校、专业课教师及大学生都认同“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其原因在于部分高等院校“课程思政”的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高等院校专业课教师的育人理论水平不足、部分大学生对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认知模糊等。唯有直面困难和挑战,认真分析我国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原因,才能破解难题,从而增强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中国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取得的成就。“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下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自2014年,上海市委、市政府率先提出“课程思政”理念后,全国各大高等院校开始走向“课程思政”改革之路,在进行理论教学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等两大方面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本文以学校地域、层次及性质为依据,通过查阅官网通知、公众号、了解相关教学活动实施方案等方式列举了部分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取得的成绩,具体内容如下:


自“课程思政”理念提出以后,全国各大高等院校开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挖掘通识素养课与专业教育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通识素养教育、专业教育知识点的精准结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课程思政”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门类的理论教学中,比如法学、文学、医学、艺术学、管理学、理学等,本文主要分析上海市部分高等院校“课程思政”理论教学所取得的成绩,具体如下:第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建立“示范马院”。


长期以来,由于自身的地位和性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核心课程,彰显着社会主义大学的优势,一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担负着“主渠道”的重任。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诉求,与时俱进。2015年起,上海高等院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作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领导和组织下逐渐开展起来,若干马克思主义学院经过分批和遴选脱颖而出,成为重点资助对象,成为榜样和试点,以此带动整个上海市所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整体发展。


截止到2017年,经过批准,上海市共有15所高等院校获得“示范马院”建设单位的殊荣。在此之后,出于有效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目的,上海市高等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逐渐开展起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应运而生,上海市内若干高等院校经过层层遴选成为整体试点单位,不仅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强调推进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改革,从而实现“课程思政”改革试点工作的整体推进。


截止到2019年,上海市已有12所高等院校成为整体试点校。比如,复旦大学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了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复旦大学采用启发引导的问题导引法,选择混合式(MOOC)教学与实体课堂教学两种授课方式来发挥新时代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复旦大学还积极鼓励学生查找线上文献与线下文献,深入社会或者校园调研,参与主体辩论与演讲,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以班级为群体展开互动与交流,使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同时,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启发性点拨、引导性分析以及实际性讲授,使新时代大学生们不仅对讨论的内容有了充分的认知,而且在认识方法和思维方式上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上海交通大学在教学团队上进行了扩充。“1+4”教学模式,即由1个多元组合的教学团队轮流走进思政课堂授课,同时引入“大班教学、小班讨论、社会实践、网络教学”等4个环节的多课堂教育。这支教学团队的教师由优秀辅导员、学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组成。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整个筹备工作与进程,走向全球卓越城市的三个经典“上海故事”。


发布于:2022年11月03日 11:55:0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