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路径选择

27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本质上是一个多维、综合、立体的共同体。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以强化实践共同体为基础,以打造专业共同体为核心,以构建利益共同体为驱动。


一、优化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机制,强化实践共同体


“职教20条”将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定位为“高水平、结构化”,这意味着要以教师结构的优化带动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高水平发展。《建设方案》更是明确提出要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对教师招聘的准入门槛做出了相应调整。方案对新进教师的学历要求降至高职以上,增加了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限制性条件。这一从学历到实践经历的重心转移将帮助职业院校吸纳大量长于技术技能的“新鲜血液”,充实现有的“双师型”教师结构。然而,要解决在岗教师“双师型”力量薄弱的“先天不足”难题,建立校企人员的双向流动机制显得更为关键。


首先,学校通过与企业协同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将专任教师“送出去”,定期开展全员轮训、教师进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等实践活动,让团队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领域先进技术,参与产品研发和企业技术的改进与创新,通过实践完成对其知识结构失衡问题的及时纠偏,带动团队教师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和技术技能创新等多重能力的提升。


其次,支持、鼓励学校将企业的行家里手、具有实践经验的职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请进来”,充实已有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将校内课堂与企业课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习与就业有机融合,实现资源互通、人才共享、校企双赢。同时,校企人员的双向流动还有赖于团队管理制度的完善。例如,可以设立“双师型”教师专项资金或出台教师与企业人员之间的相互“兼职兼薪”制度,通过制度到位带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效果到位。


二、提升团队成员专业协作合力,打造专业共同体


建立团队协作共同体是《建设方案》针对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提出的具体目标。面对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上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形势需要,提升教师的专业协作合力成为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的必然选择。


首先,优化团队发展结构,培育多方参与、多元协同的生态支持系统。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打破专业壁垒,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布局以及院校专业的自身特点,逐步摸索构建学校内部教师或校企人员之间的专业共同体。教学创新团队依托职业教育专家、专业领域教授和企业工匠大师等组成的智库,以学校教学名师为团队负责人,聚集校内外的理论型人才、科研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以课程开发、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为抓手,以职业教育理念的迭代、课程体系的重构、教学模式的变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价值引领,促进团队成员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的跨界融合、互动协作,实现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协同效应。


其次,完善团队发展机制,激活团队成员的专业发展动力。基于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共同体理念、团队成员的专业发展诉求与愿景,建立一系列完备、有效的培养考核制度与保障机制。在培养考核层面,根据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特点与发展潜力定制分层、分级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对标《建设方案》中对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任务,从教师能力建设、共同体协作建设、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创新、经验成果成型等五个维度制定绩效考评机制,引入专家评估、第三方评价和信息管理平台等方式开展阶段性、差异化的绩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生成诊断改进报告。在保障机制层面,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员的培养考核纳入“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等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和协作能力,打造强有力的专业共同体。


三、拓展校企协同育人空间,构建利益共同体


校企合作展现了职业院校的育人优势,学校与企业的融合深度决定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和发展空间,从长远来看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校企合作往往陷入表面化与脆弱化的困境或呈现“校热企冷”的反差。“职教20条”和《建设方案》都明确提出了构建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命运共同体的要求,而这一实现路径有赖于利益联结和约束机制的共同驱动。校企合作本质上是一场代表学校的公共属性和代表企业的经济利益之间的博弈与平衡,企业的参与程度决定了校企合作的发展走向与最终结果。


因此,只有向企业释放更多的自主空间,输送企业升级转型所需的技术和人才支撑,才能激发其支持办学、参与办学的积极性,打开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格局。


首先,发挥政府的统筹功能,为企业创造实际效益。由政府牵头组织成立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性职教集团,实现校企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或联合行业机构、企业与学校共建“双元制”培训中心和考试认证基地,多方协同开发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形成“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凸显企业的主体性地位,提升校企合作对企业的吸引力,进而赋能产教深度融合。


其次,强化制度约束机制,避免校企合作的偏轨。建立由教育、财政、科技等多部门组成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在推进本地区校企合作的规划、资源配置、经费保障、督导评估等工作中形成合力,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共同承担、合作履行的责任与义务,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的人身权益和劳动安全,解决合作企业的后顾之忧。


发布于:2022年10月31日 09:40:3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