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56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重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深化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标指向主要如下:


1、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永恒主题,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党历来重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始终把培养时代新人作为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使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在教育教学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要力行,知行合-”中抓住理想信念铸魂这个关键环节,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时代新人”的基本内涵是具备“当代中国精神”,核心内涵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并强调“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客观而言,人的思想品质、灵魂塑造,说到底就是价值观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具备先进性、民族性和开放性的鲜明特征,正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中指出: “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如何发挥正能量,增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阐释力,在多元中确立主导,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新的挑战。”社会思潮越是复杂,越需要弘扬主旋律,越需要用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思想引领多样化社会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服务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持弘扬当代中国精神,践行“四个自信”,引导和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3、推动大学生思想行为统一,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专业知识、法律素质、文化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身体及心理素质等。实现思想和行为的绝对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更重要的是能够影响大学生的实践活动,确保大学生行为举止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形成了一种由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闭合式学习流程,增强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认知,促使他们能够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形成相一致的行为,并最终在反复的实践中加深认识,形成习惯,做到知行融合,以思想引导行为,以行为彰显思想。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着眼于形成“实践体验”和“内化践行”的学以致用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书本知识、理论学说,加深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国家认同,形成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和团结奉献的良好个性品质,塑造大学生的完美人格。


4、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从分析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生产关系人手,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手段和途径。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实践性的发展,这些发展的全面实现,不仅依赖于抽象的理论知识,依赖于表象的知识满足,还需要切实深人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在实践中寻求真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仅是沟通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与实际的桥梁,也是沟通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桥梁,是将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融合在一起的媒介。


发布于:2022年09月07日 17:20:0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