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个性的表达,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19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尊重边际差异的边际平等观,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深度融合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为学生打造出有形和无形相结合的学习空间。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是以教师为主导,而是以学生为主导。现有的线上视频课程,基本可以满足结果平等的要求,给予每一位学生,学习,甚至是反复学习、随时学习、反复练习的权利,但是由于线上视频课程并不能为不同认知特点、不同专业特长、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因此,基于边际平等观的,基于特定设计任务情境的边际差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极具个性的表达特点,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一、平等观刍议


1、结果平等

结果平等,追求的是对不同学习者的同类学习需求和成长需要,在满足程度上的相似性或一致性。在教育中,结果平等通常体现在教育者给予学生的学习资源,例如视频、教材、授课时长等内容的平均,而且还可以体现在力求得到比较同等的教育成果上,例如相似的语言模式、同样的计算方法、同质化的作品效果等。


2、机会平等

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相比,区别在于竞争机制的引入。在教育领域中,学习者需要为自身的目标,例如,获得更高阶段的教育机会,获得更好地展示平台等,做出努力。机会平等,可以在保障学习者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的同时,鼓励学习者,通过个人的不断努力,取得个人在学习领域的进步。在机会平等中,实质平等的要求更为严格,是在竞争的起点就消除不同和差异。这种平等观,在艺术设计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难以实现,因为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从学生的认知方面来考虑,由于自身特点、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的不同,不同学生对艺术和美的感知特点往往是不同的,而且,即使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方面,对艺术和美的感知力,也是不同的,以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际教学为例,部分学生,在产品手绘技法的掌握和产品手绘表现的效果方面,学习速度快,作品效果比较理想,但是在计算机模型的建立方面,对造型和结构的认知效果就有待提高,难以在图面上实现头脑中想象的模型效果。


3、边际平等观

任何独立的学习者,在与条件相仿的学习者比较时,无论是机会还是实质结果都比较接近。如果,我们将学生群体中,特点、兴趣相仿的学习者分为一组,一个班级的学生,根据认知特点、兴趣爱好的不同可以分为多个组。当教育者能够主张某一方面边际上的平等(例如,同样需要指导学生完善作业效果等),实际上,该课程中的整个学习者群体,都获得了相关教育资源的供给机会,但是,这种教育资源供给分布的设计安排,需要教育者根据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分布特点来进行调整。为了适应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显著的多样性需求,基于边际平等观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研究,意味着教育应在尊重学生自身特点的前提下,在明确学生所处情境的基础上,平等地对待认知特点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专业特长不同的学生,在相近的情境下,为认知特点和兴趣点相近的学生,使用相近的教学策略,提供相近的教学设计方案,为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差异比较大的不同组别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案,从而帮助学生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人的艺术创造力,找到适合个人的艺术表现形式,形成具有包容性的教育平等观。通过边际平等原则,可以有效处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群体中,学生个体的多样性,与教育平等的相同性之间的矛盾,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归纳学生之间局部的有限的相同性,谋求使新的机会分配、资源分配、教学设计与学生自身特点保持一致,为在某个维度上,具有相似点的学生个体提供相似的资源配置,为差异较大的学生个体,提供侧重点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而逐渐调整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育服务供给模式。


二、基于边际平等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多采用任务驱动或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在专业实践的过程中,虽然使用了同样的设计任务,但是,教师往往采用“一生一方向”的方法,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想法,来引导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设计方向,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往往是“一生一册”,对每个学生提交的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为全体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讲解之后,在学生应用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单独辅导,辅导的效率和效果,不仅仅依赖于学生反复学习线上视频课程的成果,还依赖于教师一对一的线上直播课,或者面对面的线下辅导。因此,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中,需要实施混合式教学,来保证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作品个人特点的最大化,尽量避免出现同质化的设计作品。


面向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反复学习、随时学习、反复练习的需要,疫情防控期间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线上预习、线上学习的需要,社会大众对艺术设计类知识技能心向往之,全民学习、远程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线上视频课程应在不断更新、不断打磨的基础上,建立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线上视频课程体系,并向社会大众开放,形成面向全社会的美育教学,降低社会美育教育的成本,拓宽艺术设计类知识技能的传播渠道,使这种对美的认知、对艺术的感悟和对设计的理解,真正从象牙塔走向社会,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基于边际平等观的混合式教学方法


1、师生共同备课

教师和学生进行引导式互动协同备课。教师通过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内容,积累已有的设计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师生的课前互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以及个人特点,便于教师为不同认知特点、不同专业特长、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基于特定设计任务情境的边际差异的分组,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教师还可以查阅学生在其他课程中,已经完成的设计作业,从而更好地调整分组的情况。


2、共性个性兼顾

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基础知识、常用技法、共性的问题,需要面向学生整体进行讲解,一方面营造了传统课堂的整体氛围,帮助学生树立严肃认真的态度,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鼓励学生自己广泛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探索适合自己的设计表达路径,为后期教师对学生进行线上的“一对一”直播教学,或是线下的“面对面”课程辅导,引导学生确立个人的艺术风格,打好基础。不同学生,设计灵感出现的时间、出现的契机不同,而且,设计方向也有所不同,甚至设计的内容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即使已经为不同认知特点、不同专业特长、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了基于特定设计任务情境的边际差异的分组,还需要在侧重点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线上的“一对一”直播教学,或是线下的“面对面”课程辅导。


3、建立并完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

混合式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现有大量的混合式教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值得借鉴,但是,与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相适应的混合式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混合式教学的改革成果和教学成果评价,缺乏有力的依据。因此,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改进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较为合理的,具有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


教师基于边际平等观,在进行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为不同认知特点、不同专业特长、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基于特定设计任务情境的边际差异的分组,教学设计特点的分布,与学生个体差异的分布相一致,在教学过程开始之前,制定出侧重点不同的,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分布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过程开始之后,按照预定的教学设计方案,尤其是在一对一线上直播课或是面对面的线下辅导过程中,再根据同一组别不同学生的细微差距,及时应变,调整沟通和指导方式,从而顺应学生的个人特点,激发学生的不同灵感,使每一位学生,即使认知特点不同,专业特长不同,兴趣爱好不同,都能够找到自己适合的艺术设计之路。


发布于:2022年10月27日 14:39:5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