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以PBL教学法为依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PBL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强调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将其应用于环境设计类课程教学,已获得较好成效。而推行环境设计类课程思政教学,就是将环境设计教学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既是有效解决环境设计人才培养问题的主要方式,又是为社会与环境设计行业培育更多优质人才的关键举措。为此,学校要以PBL教学法为依托,通过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丰富教学手段与深化课程思政内容等方式,强化教师德育意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从而培养三观端正、职业素养水平高且专业能力强的时代新人。
一、环境设计类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现状与作用
(一)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以传授式教学手段为主,略显单一,且灵活性不足,难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基于现代教学背景下,学生在课堂占据主体位置,而教师则扮演组织者与引导者角色。尤其是在环境设计类理论知识讲解中,教学手段陈旧会加剧课堂枯燥之感,弱化学生学习兴趣。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方法,活跃教学氛围。根据学情与课程特色,运用差异化教学手段,“对症下药”。譬如,针对环境设计实践教学,教师可利用PBL教学法,导入课程相关的问题,激活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二)环境设计类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
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受到多方面的文化影响,思维活跃,个性鲜明。课程思政教学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在专业课设置中的融入,从思想政治方向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三观。同时在保障学生专业能力学习和提升的前提下,使大学生避免错误的思想言论,帮助其形成牢固的思想防线。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潜移默化地融入专业课程中,与专业课程形成合力,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思政意识。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专业课方向有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公共艺术、室内设计、陈设设计等,这些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人类生活创造更加宜人的环境,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使学生在未来岗位上能够创造出更加人性化的空间及具有社会价值的设计作品。
2、有利于提升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课程思政的影响下,不仅能增强思想政治意识,同时也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首先,课程思政的目的是通过教学培养具有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以及高尚道德观的高素质人才,将思政课程融入专业课中,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达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其次,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工作中从事的领域较广泛,要秉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设计工作中要充分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地通过其设计作品展现思想政治理念。再次,青年一代是国之根本,通过思政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在学习专业设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树立匠人精神,做一名勤奋刻苦、精益求精、有创新精神的接班人。
3、有利于增强设计专业学生的文化认同
在现代信息化社会,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众多,尤其是短视频、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平台,使信息变得碎片化,许多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了解得不够全面和深入,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融入文化、政治、思想、信念等课程思政,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学,可以通过将专业知识的活力和思政教学的积极相促进,增强课堂的活跃度和学生的参与感,对学生的文化认同加以引导,在环境设计专业中融入思政教学,可以侧重培养民族大义和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对我国文化的认同以及树立民族自信。
二、基于PBL教学法的环境设计类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一)注重教学问题准备
环境设计类课程教学以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践锻炼结合为主要教育模式,尽管此种教学模式能够增添课堂实践操作环节,但从本质角度而言依旧是讲解法的延伸,未能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不注重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极易使“学用”出现两张皮现象,导致学生缺少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然则,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在课前会为学生安排实际项目,并要求学生以项目为中心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完成下述学习任务:
第一,查找和项目有关的案例,全面了解该项目涉及知识,确定问题提出方向;
第二,收集同该项目有关的前沿理论和热点问题,与其他学生分享、探讨;
第三,围绕项目展开市场调研,书写调研报告。不管上述任何环节,均要求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思考项目问题,规整资料内容,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良好逻辑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综
合能力,一举多得。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前也要做好充分准备,既要设计好与项目有关的问题,又要准备好相关知识点,便于解答学生课堂疑惑与问题,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点理解与记忆,为学生后续更好学习环境设计类课程知识奠定扎实基础。
(二)明确课程育人目标
首先,以做促学,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生作为中心,将实践项目作为载体,是有效解决现代学生求知兴趣低、学习欲望差的有效措施。针对环境设计类课程思政教学而言,应侧重培养学生情感体验与行为锻炼。通过PBL教学法,将实践项目与德育教育融合,提高课程思政的实践性和情感性,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助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实现同向同行。与此同时,借助实际项目,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制度敬畏和自觉遵循等良好习惯,除了能够训练客观、细致、环保与严谨的科学观,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充分满足我国环境设计行业对人才提出的多元需求。以美丽乡村景观建设为案例,在实践教学中会遇到诸多问题,比如用地争议、居民思想传统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外,还要侧重培育学生职业素养与道德品质,让学生成为有思想、能创新、善沟通、懂技术的景观设计师,并非绘图员与搬运工。其次,学以致用,培育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在环境设计类课程教学开展进程中,教师应明确自身职责与义务,坚守师德和师风,以身体力行为表率,引导学生学习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精神。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求学生与施工工人合作,拆除多余建筑,开挖土方,种植苗木,利用实际行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学生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
(三)深挖思政教育元素
从本质角度而言,课程思政以课程本身为重点,而思政元素的渗透也不可生搬硬套,要重视润物细无声,合理渗透课程教学全程。基于PBL教学法的环境设计类课程思政教学,融入思政元素,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文化自信。在讲解中外建筑史、设计透视学、建筑设计基础等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全面认知中西方环境设计差异性,加强本国传统文化学习,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体会传统建筑设计的精湛技艺与魅力,从而培养学生保护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自觉性。比如,在介绍我国建筑发展时,教师可以近现代建筑文化不自信案例为依托,对比现有情况,培育学生文化认同感和责任感。另外,通过环境认知学习,还可引导学生自主关注地区文化,激励学生探究地区建筑与环境设计作品,强化学生文化自信与保护意识。
其次,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对民族文化精神的发扬,其包含着求真务实和爱岗敬业等职业素养,深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在环境设计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工匠精神,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与道德修养。环境设计实践要求学生自主完成环境设计项目,既要专注、严谨,又要细致、耐心,尤其是遇到各种细小问题,比如设计方案修改、设计图纸制作等,均要求学生以工匠精神为基准踏实完成。不管是用地规划,还是制图单位标志,均不可马虎。常言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所以,在课程实践教学中,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教学,培育学生协作意识,并根据企业对环境设计人才提出的多元需求,帮助学生了解行业规范,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满足用人岗位人才要求。
最后,生态环保。绿色生态发展观念是社会热点,在环境设计类课程教学开展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绿色环保材料,加强环保材料应用,思考环境设计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进而设计出符合人们生活需求且环保低碳的空间,推动人与自然实现和谐共生。
(四)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第一,PBL教学法。该教学法将问题作为基准,要求学生剖析、讨论与解决问题。在构思阶段,教师要让学生自由分组,结合项目设计主题提出关键性问题:怎样设计更合理?小组成员通过头脑风暴法简单解决问题,引发学生创意思考,明确设计方向和目标,整理设计思路,做好记录,为后续学习提供帮助。在小组探讨时,教师应巡视旁听,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加深学生知识了解,寻找问题解决途径,提出最佳设计方案,保证所有学生的创意和设计想法均得到应有关注。此种教学模式以讨论为主,在烘托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还能激活学生学习热情与自主性,加强师生沟通,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强化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各小组讨论结束后,任课教师要及时汇总小组解决方案,整理已知问题,汇总待解决问题,集中课堂解决。在环境设计类课程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法,既能营造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又能培养学生正确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单元式教学。不同其他课程,环境设计类课程课时短且内容多,教育目标、学生认知能力不尽相同。依托学科背景与学生学情,循序渐进开展教学。具体来讲,要细化课程,由浅至深、从简入难引导学生入门,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而且,每个单元均涉及思政内容,如建筑设计,可适当浸润文化自信元素;居住空间设计,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担当意识;设计实践课程,要侧重融入工匠精神与生态环保等思政元素,依托实践活动深化思政内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第三,应用信息技术。在环境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政感染与熏陶,实现全面发展。教师可利用社会调研与参观体验等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宽阔的混合式学习空间,促进学生深入思考。通过交互协作、慕课与视频会议等模式,构建虚拟教学环境。借助混合式与虚拟式学习,打造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教育模式,把学习环境延伸到课堂外,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第四,探究多层教学法。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学生真实体验感薄弱,学习热情和兴趣不高。比如,在开展“世界著名建筑师”专题知识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国内外知名设计师,分析设计师学习过程,欣赏优秀作品及人文素养,感悟设计师爱国之情与民族情怀,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
为改善此种情况,教师应探究多元教育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具体落实中,教师可将PBL教学法、讨论式教学与实践式教学法有机结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彰显学生主体位置,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与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