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调整完善课堂教学日常监控与评价工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6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课堂教学日常监控与评价工作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且长效的工程,关系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地方应用型高校应按照“实践—修正—再实践—再修正—推广应用”的管理思路,结合学校实际,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努力形成“评价—反馈—改进—跟踪”四步循环的持续改进工作机制,不断调整完善课堂教学日常监控与评价工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应用型高校课堂教学日常监控与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日常监控与评价指标设计不够科学

多数应用型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如学生评教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表等只是简单地对理论课、实践课进行区分,不同专业,年级,通识教育课、思政课、专业课、选修课等类别课程基本采用同一套评价体系,难以针对性的评价教师授课质量或学生学习效果。不仅如此,许多高校评价指标一经确定,难见更新,无法适应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动态变化,特别对线上课程、线上线下结合课堂、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兴的教学方式就更加难以适应。在评价指标设计过程中,主要由教学管理部门主导,缺乏对用人单位和社会需求的调查,没有按照社会需求确定课堂教学的质量标准,评价指标缺乏实用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偏离了应用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课堂教学评价与结果利用方式不够合理

应用型高校课堂教学日常监控与评价方式多采用结果性评价,评价方式单一且滞后,导致了评价的反馈和改进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如组织学生评教的时间多在学期末,评教结果的反馈则在下一学期初,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认为认真评教,对自身而言意义不大;被评教教师认为评教结果仅代表这一批学生的想法,并不能代表下一批学生想法,使得教师改进教学的意愿不强。同时,由于绝多数学生未意识到评教对于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抱着敷衍应付的心态去评教,出现了评价分数高分扎堆且对不同教师的评价差距小,主观性与代表性评价寥寥可数,评价结果利用价值低。教学评估督导的听评课反馈,除了现场直接交流外,给教师所在教学单位的意见也多是通过教学质量监测科等相关部门归类后再传达,导致信息传递时效性差且信息容易失真。关于学生教学信息员教学信息收集反馈工作,以某高校为例,采用的做法是每月由班级学生教学信息员收集信息填表汇总给二级学院信息站站长,站长归类后汇总给学校教学信息中心,中心再将信息按照问题归属原则反馈给各职能处室或院(部),各职能处室或院(部)具体落实,中心跟踪处理进度,这种传统做法不仅耗时耗力,且有些教学保障问题很难当下解决,影响了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二、应用型高校课堂教学日常监控与评价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重视高校课堂教学日常监控与评价工作

学校应通过主题活动、积极利用新媒体等多渠道加大教学质量监控的总体要求、目标、方针的宣传力度,加强师生质量文化意识的培养工作,要求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将质量价值观内化为主体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对待课堂教学日常监控与评价工作。学校可通过加强校园各种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以物化人、以物育人”,营造浓厚的质量文化氛围。学校应积极围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这一核心目标,协同运作,确定本单位的质量管理项目、各项目质量标准及监控工作方案,制定与课堂教学日常监控与评价工作配套的考评与奖惩措施,重视和明晰课堂教学日常监控与评价工作的具体程序和关键指标,提高师生参与教学质量监控的热情。


(二)加强课堂教学日常监控与评价主体队伍建设

在校企合作以及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学校可邀请行业专家或吸收更多具有行业、企业背景的教师加入教学评估督导队伍,充实课堂教学日常监控与评价主体队伍力量。同时,鼓励教学评估督导深入社会一线,参与真实的实践项目,提升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站在行业专家的角度,检视教师课堂教学全过程、学生学习全过程,强化课堂教学应用性指导,增强督导效能。教学评估督导的组建应遵循年轻化、分布均衡化和专业多元化的原则,并适时开展换届选聘,以进一步优化教学评估督导队伍的年龄、职称及专业结构,争取做到开课课程的全覆盖。若因现实原因,高校无法配齐督导队伍,建议可根据学科专业相关度进行分组,如成立公共基础组、法学管理组、财经组、理工组等,由小组长牵头带领组员开展相近学科专业的专项教学评估督导工作。加强教学评估督导队伍的理论和实务培训,提升对线上课堂、智慧教室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专项督导能力,如支持教学评估督导专家参加如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CIQA)、全国高等教育教学督导协作组举办的“全国高校专职教学督导员实务培训会”等。


(三)优化课堂教学日常监控与评价指标

针对大部分应用型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单一、笼统,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建议含文、理、工、法、艺术等学科的应用型高校,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程性质,实施课程分类评价,修订不同类别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编制如人文社科、理工类学科、经管类学科、艺术类学科、法学类学科等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有效评价不同类别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此外,应进一步建立完善符合学校应用型建设发展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使课堂教学质量标准体现学术、社会和个体发展的需求,较好地处理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理工与人文、学业与职业等方面的关系,突显应用型教育的职业性特征,不断提高学生对接区域发展、服务社会需求的实践应用能力。


(四)改进课堂教学评价与结果利用方式建议

应用型高校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工作在结果性评价基础之上,适时开展期初、期中考核、作业、课程教师满意度调研等过程性评价,及时、客观、准确地反馈评价结果,使教师能够持续、动态、全面地接受教学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通过过程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诊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并提出解决办法,帮助学生弥补不足、全面发展、提高能力,进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大数据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应积极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构建评价数据库,以各类评价数据采集工作为抓手,充分发挥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与调控功能,适应时代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变化。


如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由教学质量监测科借助教学信息管理平台(教务系统)对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学评估督导听课情况反馈、学生座谈会、学生教学信息员教学信息反馈、领导听课反馈、教学质量调研等各类监控评价数据进行实时的、系统的、闭环的采集与整理,放开数据查询与处理权限,各部门互联、互通,努力形成“评价—反馈—改进—跟踪”四步循环的持续改进工作机制,解决当下监控与评价工作各模块互相割裂、各部门沟通困难的问题。


学生教学信息员的教学信息反馈工作繁复冗杂问题,建议高校开发一套课堂教学软硬件设施健康运行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可依托教学信息管理平台(教务系统)或小程序,便于学生及时、便捷地报送问题,系统上可显示问题归属相关部门的具体落实情况,督查部门也能在系统上实时跟踪问题处理进度,进而保证课堂教学软硬件设施的健康运转,为师生打造安全、舒适、舒心的教学环境。


发布于:2022年10月25日 09:59:5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