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把新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

22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既是针对我国高等教育战略转型中的现实困境提出的治本之策,也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引领与实践路径。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教育教学各环节,努力构建一个富有活力、结构协调、绿色发展、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高质量发展体系。


1、坚持制度创新与科研创新相结合,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大力推进以制度创新和科研创新为重点的系统创新,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一是以制度创新为关键。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大阻碍是体制机制的固化,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的管理体制与制度体系创新已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要从政府着力,坚持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简政放权的同时强化管理服务,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敢于“放得下”。其次就高校而言,应围绕政府放权的重点领域,在科研经费管理、学科专业建设、工资薪酬分配等方面积极对接“放管服”改革,同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确保“接得住”。


二是以科研创新为核心。大学的核心任务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科研创新包括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这是检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标准。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高校要将“知识创新”的理念与思维落实到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从“未来知识”的前瞻性着手,推动以“创新思维和能力”为核心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方面,高校要抓住新一轮科技改革和产业变革的契机,充分运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围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围绕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从0到1”的原创性科研成果,抢占引领未来战略发展的制高点。


2、坚持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相结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协调


一是优化高校区域布局,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要振兴,首要问题在于破解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这就需要在区域内构建起高等教育发展共同体,从而实现集中优势、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来办学。换言之,中西部高校要主动对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新需求与新格局,以西安、兰州、重庆、成都为战略支点,建立健全协同发展命运共同体,发挥高水平大学和高等教育集群的溢出效应,推动西安、兰州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内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联动发展。中西部高校要注重错位发展,强化特色优势,充分利用区域特色来打造并培育办学特色,并以办学特色来削弱和弥补发展中面临的资源劣势,从而将有限的教育资源转化为办学的比较优势。


二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努力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高校要聚焦国家和区域经济布局、产业结构,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构建,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努力办好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大力扶持和发展新兴交叉学科专业,进而形成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学科专业动态调节机制,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3、坚持内涵建设与分类评价相结合,营造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


教育评价是指挥棒,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办学导向。当前高等教育的评价改革,必须遵循自身发展规律,注重内涵建设,突出可持续发展。要坚持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注重教育的价值理性和大学的人文情怀,努力创造一个良性竞争、有序发展的绿色生态。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内涵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绿色教育理念,就是办学以教师为本、教育以学生为本。”高等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育人价值取向,坚持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通过构建和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专业知识和身心素质。要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追求和创新精神。


二是建立分类评价的教育评价机制。实施分层分类建设评价,鼓励和引导不同类型高校和学科合理定位,凝练特色,在各自领域争创一流,避免高校发展千篇一律、重复建设。高校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以特色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要强调效率优先、质量提升的教学科研评价,淡化数量指标评价,深化思想价值引领,坚持长期评价与阶段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增值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4、坚持面向世界与扎根中国相结合,拓宽高质量发展的全球视野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正面临疫情和政治的双重冲击,要在危机中育新局、在变局中开新局,就必须坚持开放办学理念,正确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探索构建在地国际化的新形态。


一是主动融入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潮流。中国高等教育要善于把握全球化的趋势潮流,加强国际教育科技合作和人文交流,防止国际交流“脱钩”。一方面要主动地融入世界,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的交流合作,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国际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另一方面,要自觉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充分发挥高校的平台和纽带作用,重点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主动服务于大国外交,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树立中国形象。


二是构建在地化国际合作交流新常态。在地国际化是对传统国际化的创新,积极创建本土化的国际性校园,大力加强国际化课程建设,让学生不离开本国本校就能接受国际性教育和国际文化的熏陶,让国际化惠及所有师生。在后疫情时代,我们要积极盘活现有国际化资源存量,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积极挖掘中外合作办学潜力,进一步加强与国外院校合作;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举办线上国际学术会议和云端课堂,形成线上国际交流合作的新常态。


5、坚持资源共建与成果共享相结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价值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就是坚持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试金石”,把“办学以教师为本,教育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把改革发展的成果体现在促进师生员工的发展上,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满意度。


一是完善共建机制,走教育资源共享之路。高等教育优质资源总是有限的,要把优质的教育资源整合好、利用好,形成全国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一盘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不仅涉及图书馆资源、科学仪器设备等硬件资源,还包括师资队伍、课程资源和教学方法与理念等软件资源。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式教学,从而实现名师名课在不同高校的共建共享。


二是完善共享机制,让改革成果惠及全民。高质量发展成果是全体人民共同享有,不是少数人或一部分人享有,要最大限度地让全国人民共享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在高校内部综合改革与资源分配中,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保护师生利益,调动师生积极性,为高质量发展不断增添新的活力。要切实加强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提高改革决策水平,充分听取民主党派、学术委员会、教代会、学代会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最大程度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


统筹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必须牢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高等教育的战略布局,立足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和学科专业结构,推进高等教育整体性、协调性发展。

发布于:2022年10月25日 09:28:4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