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研究

32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一、创新教育理念的内涵和重要性


创新教育理念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体系。高校体育教学实现创新教育,要从创新体育课程安排、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方法着手,分析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并从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将体育教育、健康教育和创新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和创新。将创新教育理念应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理念,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大学作为学生接受系统教育最长也是最后的阶段,体育教学质量严重影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已趋于成熟,这个时期体育理念的培养是终身体育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就业时增强竞争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将创新教育理念应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思维,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为创新教育创造条件。


二、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问题


1、体育课程安排不合理

高校的体育课程安排缺乏合理性,多数高校在制定体育教学计划时并没有考虑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具体特点,使得运动计划和强度缺乏科学性。通常情况下,多数院校认为下午5~7点时体育运动状态极佳,锻炼效果较为明显。研究发现,早上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差,学生在体育训练时难以呼吸新鲜空气,而且多数学生空腹运动,很可能会造成低血糖、胃痉挛等疾病,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由于各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采取相同的运动强度可能会使得一些学生出现身体不适等状况,在进行课程安排时,要考虑所有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安排和教学计划,优化体育教学时间。


2、教学目标不明确

很多高校体育教学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多数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过分强调体育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或者过分强调健康,忽视体育技能的训练。调查显示,高校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体育运动不受重视。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为文化课的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但是由于高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体育教学缺乏人文精神,也缺乏相应的体育实践经历。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时缺乏创新意识,只注重学生的体能训练和技能学习,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也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过程,使得高校体育课很难发挥作用。


3、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

高校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多数体育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体育理论知识不仅包括体育运动涉及的锻炼、护理等知识,还包括教师在体育实践中获得的实际经验,是指导学生体育学习和技能训练的重要材料。由于教师的整体水平不高,在选择体育教材时偏重运动技能,忽视了体育理论的指导,加上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不完善,教学经验不足,使得体育教学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不高。


4、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多数高校学生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忽视了体育运动的锻炼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制定的体育教学计划也缺乏科学性和创新性,使得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面临着继续深造还是择业的两难问题,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心理,造成心理障碍。长此以往,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越来越低,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还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教育的具体方法


1、创新教学理念

多数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较为传统,沿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高校体育改革要从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开始,注重学生体育创新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增强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辩证地看待传统的教学观念。传统的应试教育应向素质教育转变,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师要作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传统的单向灌输注入式教学转变为双向互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


2、创新教学方法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具体特点出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高校体育教学较为枯燥,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不高、持续性较差,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采取场地布置新颖化、活动内容趣味化的形式等,刺激学生中枢神经的兴奋,进而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灵活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重要手段,如兴趣法、小组训练法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3、创新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较差,在体育教学中,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障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体育创新教育不仅要强调对学生体育技能的训练和体育理念的培养,还要注重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其素质和教研能力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是创新体育教学的关键。因此,高校要鼓励老师参加技能培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素质。教师自身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加强进修培训,汲取先进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思想,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贡献自己的力量,进而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4、创新教学评价标准

笔者认为,多数高校采用的体育教学评价标准过于形式化,考核方式较单一,且缺乏创新性。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素质评价时,仍采用传统的考试模式,也是依据传统的评价标准给出成绩。为推动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高校在设计教学评价标准时要遵循多元化的原则,也可以选用趣味性的考核评价方式,这样一来,不仅起到了评价学习效果的作用,还提高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离不开学校、教师、学生的多方配合,深化教学改革需要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等方面着手,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总之,加强创新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理念、促进全民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手段。


发布于:2022年10月21日 15:44:5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