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对继续教育的影响
高等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学校正常运转的核心力量,通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来培养高质量学生,不仅可以树立学校品牌,同时也为今后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输送有用人才。
一、存在问题
近些年,大学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和工作责任心普遍下降,教师中存在备课不认真的现象,对教材的钻研和仔细研读没有以前那样精心,对于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和改善,更不尽心乃至无心去思考和探索、尝试,对学生的关心和直接接触更是少之又少,教师将自己的课程交给助教或者研究生上,而自己则将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用来从事科研活动,撰写学术论文。从而使大学教学质量与水平难以得到提高,甚至停滞不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继续教育专职教师少,大多是从其他学院或外校聘请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也会对继续教育的质量形成冲击,因而如何解决此问题,成为关键。
二、究其原因
存在以上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可以追溯到高等教育的评价模式问题和教学激励机制等方面。
一是在高等教育评价模式上存在误区。
目前,各高校都在努力争取向更高层次发展与提升,譬如属于教学型的大学都在力争将自己建成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属于教学研究型的大学则都在力争将自己建成研究教学型大学甚或研究型大学,都在向“一流大学”的目标努力奋进、拼搏,评价学校的综合实力常以论文的多寡,以学者的地位及学者的多少为依据,而学者的评判依据无疑是以其学术地位,承担的科研项目和论文的档次为依据;特别是在高校掀起大合并风潮之时,很多颇具特色的大学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品牌学科的建设上,而是纷纷网络以上人才,譬如某知名大学,属于传统理工科大学,积极创建人文社科类专业,以便建成学科门类尽量齐全的综合性大学,从而与其他知名院校相比肩与抗衡,以实现其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大目标。
各个大学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将自己奋斗的目标瞄准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盲目追求学科门类的数量和硕、博士点特别是博士点的数量,以拥有科学门类的多寡和硕、博士点数量的多寡作比较,或自喜自豪于其多,或自忧自卑于其寡。
如果按照这种办学理念发展下去,中国高等教育最理想的大学境界就是把全国所有大学都办成培养博士人才的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这将导致把中国所有大学都办成一模一样的大学,抹煞大学的差异性,而抹煞大学的差异性,本质上就是抹煞社会发展需要的复杂多样性。
二是在高等教育的教学激励政策上存在误区。大学教师的管理者将每年的考核、晋升与科研及论文挂钩。将科研项目的多寡作为考量业绩的主要依据,这势必导致教师不能安心教学,转而将科研工作置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大学教师因其科研任务过重,压力过大,所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太多,为了腾出时间和精力搞科研,才不得不减少对教学工作的投入量。
大学绩效评估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之风,论文专著之多寡、优劣,科研项目及科研获奖的数量,都直接地决定着教师职称能否顺利晋升以及待遇的多少,教学业绩对这些虽有关系,但不是关键,甚至无足轻重。
重科研,轻教学,也会造成大学对于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支持力度不足问题,导致继续教育学院相关工作者,心有顾虑,不愿大力发展继续教育。
三、相关举措
高校应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基础地位,通过教学质量的提高,带动继续教育质量提升。在办学理念和激励政策上,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结合,创建有特色的教育体系。坚持实施精品战略,集成扩充优质教学资源,推动课程的改革创新,创造教育教学品牌,大力加强名牌课程和品牌专业建设。坚持人才培养整体规模与师资和办学条件相匹配,使结构更加优化、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高等教育应以国家目标和社会需求为导向,适应教育信息化、国际化趋势,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积极推进教育改革,确保一流的教师建设一流的本科课程,为国家培养基础牢、后劲足、德才兼备、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教学体系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学模式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增强能力、激励创新转变;教学管理机制由强调规范向满足学生自主选择和有利于其个性发展转变;教学资源建设由传统的分散单一型向数字化、立体化、集成化、网络化、共享型转变。
完善教学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奖励政策上,坚持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同等对待、教学研究项目与科研项目同等对待、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同等对待、教学带头人与科研带头人在待遇上同等对待。
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理念,不断完善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结构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尊重学生的志向和爱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到境外高校短期留学,鼓励学生参加全国课外科技、文化等项目竞赛及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凡获得奖励者或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者可记入一定学分。
高校通过在办学理念和激励政策上倾向教学工作人员,使得教师能安心教学工作,爱岗敬业、对于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积极宣传报道,特别是在教书育人、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技术提高等方面有突出成绩的教师,在激励政策及职称评定上予以政策倾斜,使得教师能跳出“重科研、轻教学”的怪圈,真正为国家的建设培养基础扎实、德才兼备的后备军,真正使继续教育的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教学质量是继续教育生存之基本因素,也是继续教育品牌建设的关键。教师把心放到教学上来,教学质量上升,继续教育的品牌才能真正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