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职劳动教育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融合途径

19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劳动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符合高职教育实际,而且也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就业创造良好条件;思政课实践教学对整个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对于培养学生实践意识至关重要,也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


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三全育人”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方针,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重视。这就需要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深刻认识到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的重要价值,也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行优化,努力使二者的融合更加紧密,既有利于促进劳动教育向纵深开展,也有利于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从当前高职劳动教育的整体情况来看,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劳动教育领域在拓展,而且也与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了一定的融合,使其针对性和特色化在提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思政课教师,都应当深刻认识到将劳动教育科学、系统、有效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价值,在此基础运用系统思维进行创新,推动劳动教育实现更大突破,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在“三全育人”方面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培养“准劳动者”是《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基本要求。劳动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准劳动者”,只有不断优化和完善劳动教育运行机制、打造各类形之有效的劳动教育载体,才能使其真正取得更好的成效。思政课实践教学涉及到众多领域,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也比较丰富,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可以极大的丰富劳动教育领域和范围,进而在培养“准劳动者”方面可以实现更大突破。


一方面,促进劳动教育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全面、深度、系统融合,对于落实“三全育人”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通过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大力融入劳动教育,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而且也能够使学生对劳动精神和劳动价值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进而促进“三全育人”的深入开展,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融入到思政课实践教学当中,使学生能够对劳动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劳动的认同与认知,“劳动光荣”能够成为学生的广泛共识,这对于促进学生未来更好的就业至关重要。对此,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从“三全育人”的战略高度入手,进一步深化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积极探索科学和有效的劳动教育方法和措施,努力提升劳动教育的整体性。


另一方面,劳动教育不仅涉及到众多领域,而且也需要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思政课实践教学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能够使劳动教育在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结合方面发挥更加积极作用。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将“双创”教育纳入到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能够使理解劳动的深层次内涵,特别是通过与“双创”进行结合,可以极大的促进学生劳动观念的变化,“以创业促就业”意识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对此,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探索“双创”教育的实现形式,既要让学生理解和认识“双创”对未来就业的重要价值,也要为学生打造更多“双创”载体,使学生能够在学校期间得到更多的培养和锻炼,不断深化“双创”的认识,持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倾力培养学生“知行合一”意识与能力。


随着“三全育人”在高职院校的持续深化与有效落实,劳动教育的整体水平在不断提升,而且也有很多高职院校将其融入到思政课实践教学当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对取得的成效进行梳理与分析,不仅能够了解高职劳动教育以及“三全育人”的实施情况,而且也能够为高职院校更深入推动劳动教育与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合提供一定的基础。


很多高职院校不仅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提升,而且也进一步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合教育的认识,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进行了科学设计,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劳动教育指导意见或者实施方案,强调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思政课实践教学当中,并积极引导思政教师研究和实践,探索劳动教育的有效实现形式,一些思政教师切实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着眼于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既加强“显性劳动教育”,也加强“隐性劳动教育”,同时还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劳动中感受收获、在收获中获得快乐,学生不仅热爱劳动,而且也能够在劳动中放松心情、提升自我。


推动劳动教育与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合,不仅需要给予重视,而且还需要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努力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对劳动教育的支撑作用。很多思政教师已经认识到这一点,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大力推动融合教育方法创新,同时还在融合教育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有的思政教师大力加强“三全育人”模式建设,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强化与各个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劳动教育向纵深开展,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模式得到了一定的落实,这对于促进劳动教育可持续发展并取得更好的成效具有基础性作用;有的教师不断优化和完善劳动教育方法,不仅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融入了更多劳动教育内容,而且还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通过项目化、任务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组织实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无论是开展劳动教育,还是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其目的都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都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对此,高职院校应当在促进二者融合创新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通过有效的措施,使二者能够实现“互融互通”和“相互促进”,努力提升融合教育质量和水平,促进高职教育实现更大突破,为学生未来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提供支撑。


思路决定出路。为了能够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促进学生劳动能力的显著提升,首先应当在创新融合教育思路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把落实“三全育人”上升到战略层面,不仅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合性、互动性、拓展性,努力使劳动教育的针对性、特色化、效能化更强。对此,思政教师应当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科学设计,强化劳动教育的“主线思维”,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思政课实践教学全过程和全领域。大力加强“显性劳动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多参加劳动、多进行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加强锻炼、提升素质、强化能力;大力加强“隐性劳动教育”,将“双创”教育、“工匠精神”教育、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等融入到思政课实践教学,倾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精益求精能力、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这对于促进学生认识和理解劳动的深刻内涵。


健全和完善的融合教育机制,对于促进劳动教育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对此,广大教师应当切实加强融合教育的研究、实践与探索,教师之间也要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融合教育创新发展,努力提升融合教育的整体水平。大力加强融合教育协同性建设,教师需要从“三全育人”的角度进行科学设计,既要加强劳动理论教育,也要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实践教育,强化劳动教育的融合性与渗透性,构建以劳育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模式,促进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审美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强化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强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在劳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在各领域接受劳动教育、强化实践锻炼。


开展劳动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能力更强,也要让学生有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平台和载体。对此,应当在拓展融合教育领域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要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报效祖国、奉献精神等融入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强化自身的职业认同感,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将融合教育纳入到“校企合作”当中,加强与企业的战略合作,利用企业实训基地开展劳动教育,同时也要在构建“双导师”教育模式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发挥企业人才作用,有效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现代学徒制,强化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特色化,使学生接受更全面的劳动教育。


对于实施融合教育来说,不只是要在形式上进行融合,更重要的是不断改进融合教育方式,使融合教育的效能化水平得到持续提升。要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多开展一些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使学生接受更多的锻炼。在改进融合教育方式的过程中,也需要切实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实训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将思政课实践教学搬到实训基地和相关企业,促进劳动理论教育与劳动实践教育形成良性互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意识,也能够使学生的劳动能力得到提升。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加强对学生的调查分析,从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入手,强化劳动教育的针对性,使劳动教育更加有的放矢,打造更多符合学生实际的劳动教育载体,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历史条件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准劳动者”方面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思政课实践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对此,高职院校和思政教师在深刻理解和认识融合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运用系统思维大力推动二者全面、深度、系统融合,既要进一步强化劳动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也要持续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努力通过卓有成效的融合教育持续提升学生劳动能力、实践能力和发展能力。

发布于:2022年10月18日 15:29:5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