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设计教学策略的常见类型
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在此意义上,教学策略同义于教学方法。但从广义上讲,教学策略不仅用来表示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使用的手段或方法,而且还用来指教学活动的序列计划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技巧、艺术。下文内容将介绍五种常见的教学策略类型。
一、替代性教学策略(以教为主的教学策略)
替代性教学策略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较多地替代学生控制学习信息加工过程的整体教学方法。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如下:
1.优点:
第一,比产生式教学策略效率高,它能使学生在短期内学习许多内容。
第二,可带来更集中、有效、可预测的学习结果。
第三,知识储备有限、技能薄弱和学习策略不佳的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学习。
2.不足:
第一,学生智力投入少,信息处理的深度不够,学习效果不如产生式策略好。
第二,缺乏独立性、个性和动力。由于教学安排过于周密,学生在学习中被动学习多于主动学习,因而学生学习兴趣难以调动,制约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三,对于有些学生缺乏挑战性、刺激性。
二、生成性教学策略(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
生成性教学策略指的是教学过程中学习者较多地控制学习信息加工过程的整体教学方法。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如下:
1.优点:
第一,可以积极地把信息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主动深入,因此学习效果较好。
第二,允许学生自主地设计、实践和改善他们的学习策略,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三,生成式教学策略主要出自学生自己,因此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学习策略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等。
第四,学习结果因人而异,高度个性化。
2.不足
若设计不妥,可能导致认知超载或情绪低落,或是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另外,学习的成功依赖于学生先前已具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策略的广度。
三、指导性教学策略(学教并重教学策略)
前两种教学策略适合于不同的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有所侧重,而指导性教学策略则是一个偏于“中性”的、适用范围较广的教学策略。
1.阶段:导入阶段——主体阶段———结尾阶段———评价阶段
2.优点∶
第一,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方作用,激发两者的动力。
第二,既能有效减轻认知负荷,又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3.不足∶
处理不当会导致教师越俎代庖,指导变为替代流于形式。
四、教学组织策略
教学组织策略是指如何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顺序,确定师生行为以及如何呈现特定的教学内容等。具体就是对教学顺序和教学活动的安排。
三种教学组织形式∶①集体授课、②个别化学习、③小组学习。
五、教学管理策略
教学管理策略是将教学组织策略和教学内容传递策略协调起来的策略。包括时间的安排与组织、教学时的资源分配等。
这里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最主要因素是谁是控制者,是教师还是学生还是媒体。如果采取集体授课的教学形式,那么教师将成为主控者。如果采用个别化学习的教学形式,学生一般是主控者,但如果媒体选择不当,媒体可能成为主控者。如果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教师和学生可能共同承担教学控制的任务。
以上就是关于“大学课堂设计教学策略的常见类型”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给各位教师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