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教学环境下,高校该如何更好的转型?

19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升级,高校教育借助新技术和新方法,不但提高教师日常课程的授课效率,也为同学们“解惑”提供了更多便利,但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那么数字化技术该如何深入课堂,又面临哪些难题,有什么瓶颈需要突破?这都是我们需要不断去尝试、探究、解决、创新的。

伴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改革创新,传统的课堂教育不断受到冲击。无论是教育课堂、教育架构还是教学方式等的变革在实时发生着。

但是,我国高校教育与信息化的融合还不够深刻和广泛。大部分的高校都是处于探索阶段,学校应该根据自身教学理念和需求,主动与市场和有关企业对接,引进企业数字化资源、设备等,打造自己学校所需的应用软件、平台、多媒体教室等,更好的发挥数字赋能的效果。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要不断根据实际需要,去调整和完善信息化技术和手段,让老师和学生们有更满意的“客户体验”。

例如:舞蹈类的实训可以开发实时检测学生学生动作是否达到标准的平台,还有多平互动、机器人伴学等,需要从教学需要出发,创新打造课堂真正需要的数字化力量。

接踵而至的问题是:新技术的教学应用开发与教师不能很好的运用技术教学的矛盾。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表现的更为明显。

在我们教育信息化大量投入和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纵然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但更大的挑战在于教师怎么更好的用起来,教学与技术的结合怎么能得到最大化的推动。

比起学生,教师更要适应数字化教学的常态化,革新教学理念,紧跟新时代教育步伐,实现教师能力结构的优化,正是当务之急,更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坚持。

解决了以上矛盾之后,要考虑的是如何更好的应用技术来促进高校的发展。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应局限于自己本校内应用,更应利用它打破时空的局限,作为“走出去,引进来”的手段,更是促进高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例如:利用腾讯会议视频连线教育专家、利用直播和人工智能技术与其他学校进行学术交流、同时授课等。

一块屏幕,不仅是彰显我们信息技术的“强大”,更是为我们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因为有它们的出现,为我们探索未来课堂提供了方向和信心。

总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等教育产生的冲击是史无前例的,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关系到学校在数字化时代的教学、育人,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需要顶层设计,并有计划、分层次进行强制推进,落实到人。对于“变化”,考验的是我们所秉承的态度、回应的力度、思维的方式以及行为的选择。危难中千锤百炼出的结果将使高校教师拥有面对变化时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利器,在认知时代步步为营、智领未来。

发布于:2022年06月02日 00:00:0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