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金课”视角构建1+X制度课程体系?

45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职业教育面向产业需求,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收获应用技能与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金课”的1+X证书制度课程体系应如何建设呢?

“金课”与1+X证书有何联系?

(一)“金课”与1+X证书相辅相成

经过五个发展阶段,我国拥有大量线上教学资源,学习途径多元化,以国家级“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MOOC资源向公众免费开放。

 

书证融通保证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等级培养有机融合。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载体,对接专业和职业;重构课程体系,落实书证融通。

(二)“金课”是1+X证书的坚实后盾

课程是培训学习的核心载体,“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对1+X证书制度的实施至关重要。1+X证书制度分初、中、高三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应国家资历框架,学分银行实现不同培训学习成果间转换。

课程思政是“金课”重要特点。经济高速稳定发展,需要德才兼备的复合型技能人才。“金课”结合专业技能知识将思政讲出政治高度、结合职业素养将思政讲出中国味,比以往的课程更接地气,为1+X证书制度培训对象注入“内驱”动力。  

1+X制度课程体系有何不足?

变革之初对1+X证书制度内涵理解错位,或受限现有师资、硬件设施等因素,很多试点高职院校仅将原有的课程改名或简单的增加一两门课程应对考证,采用考取集训的方式应对考核。

职业院校将人才培养过程划分为公共基础课程(1~2学期)、专业基础课(2~3学期)和认证课程(4~6学期)。但现有“1+X”证书机械的时间分段叠加忽视课程体系与职业技能标准衔接,课程内容对“X”证书考核标准覆盖不全。

机器人的发明应用,需要“一专多能”型人才。我国职业教育受“双证书”影响深远,现有课程体系禁锢在“学科体系”,完整性注重在单个“X”证书培训,还未能实现相近“X”证书的有机堆叠与扩展。

1+X制度课程体系有何困境?

     

   “挑战度、难度、深度”等判断标准属于质量标准范畴,“金课”没有明确定义,不少学者对“金课”的解读还是模糊的。

     

目前行业企业采取共建产业学院、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等方式直接参与教学;参与“教学企业”运营、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方式间接参与教学。目前校企各自为政,缺乏国家政策性顶层设计,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两方融合架空。

     

高职师资紧缺。现有职教师资结构不合理,技能培训体系不完善、“双师”考评标准不科学。

“金课”视域下1+X证书课程体系有何策略?

* 高职扩招考虑生源学情差异,课程体系着眼思政落实,支持个性、多元、长远发展。

* 促进“三教”改革,建设线上自主学习线下差异辅导的信息化平台。

*培养终身学习理念,树立“大国工匠,奠基中国制造”的担当。

#构建有纵向有梯度、横向有组合的课程体系结构。

# 培养“技能复合、素质复合”的复合型人才。

#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定位专业对口1~2个“X”证书。

#根据“X”证书职业技能考核标准细化为学习领域。

# 共通的职业技能单元考核点有机融合作为确定专业核心课群依据;各异的职业技能单元作为专业拓展课群的参照。

# 合理分配职业技能单元课时赋予权重,按学习领域模块化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保障书证融通与证书堆叠扩展。

¥学分制改革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自主选选课,科学计量课程学分。

¥ “公共课+专业群通识平台课(组)+专业核心课(组)+专业选修课(组)”多维度课程体系。

¥学分制符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金课”视域下1+X证书课程体系有何保障措施?

明确“金课”建设核心指标,建立激励制度,协调课程管理机制,设立课程建设团队和教学资源建设专题项目,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完善专业群优质课程资源库。

实训基地需要财力持续投入。国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职业教育成立股份制产业学院。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共建学校实训条件,放开、共享人才培养成果。完善管理制度,为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合理退出”提供政策依据。

“引培结合”促进师资队伍质与量协同发展。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学校多渠道聘用“双师”型教师。优化教师晋升机制,鼓励教师带项目下企业挂职,实现师资互聘共培。政校企协同搭建教师“适应双岗”发展平台。

所以,这就是小编对目前“金课”视角构建1+X制度课程体系的阐释,总的来说就是要满足全体,服务个体!



发布于:2022年02月18日 12:00:0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