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三教”改革,推动高职高质量发展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全面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时代要求下,在类型教育和跨界教育的大背景下,《意见》针对“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这三个根本问题,为“三教”改革提供了策略导向。
职教教师作为职业教育传播者的主体,其师德标准、职业素养、职教师资影响着职业教育的质量,因此“三教”改革要厘清职教师资的特征入手。首先是标准特征,科学制定“双师型”教师标准,职教师资选用标准、培养培训标准、晋升标准和考核评价标准,构建职教师资鲜明特色的标准体系;其次是能力标准,职业教育更加注重教师的跨界能力、实践教学能力、行业适应能力,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为职教师资搭建平台,通过考核激励等机制实现教师能力提升;接着是来源特征,要重点落实从行业企业选聘教师制度,着力改变从学校到学校的师资单一来源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存量问题,特别是要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更广范围、更大空间地探索流动岗与固定岗相结合、校企互聘兼职教师制度。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法有很大程度的关联性,因此“三教”改革要从教师的教法入手,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学习效果上下功夫。首先是感受效果,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段,通过虚拟现实、视频辅助、实例讲解等方法,增强学生对行业岗位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感受到中国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磅礴力量,并从中汲取营养,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其次是体验效果,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中心,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增强学生体验效果。教师应充分利用情境体验式教学,开展各种企业工作模拟,进行现场仿真教学,增加学生沉浸式体验;用好新型模块化教学,探索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新方式;接着是实操效果,实操能力是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要充分重视,加大实习实训比重,实现弹性学习和学分制管理,通过技能大赛、创新创业、顶岗实践等多渠道,在生产生活的广阔舞台中增强学生实操能力。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集中体现,丰富、精准、灵活的教学内容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三教”改革要从教材方面入手。首先是岗位需求原则,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基于岗位需求,高质量职业教育要求高质量的专业教材,在编写高质量教材时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同时还需要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相关内容,有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中,实现岗课赛证有机融通;其次是时效性原则,教材应与时俱进,要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内容;接着是适用性原则,由于职业教育区域属性明显、个性特征鲜明,教材要充分体现区域特色、产业特色、校本特色,并且多以活页式出现便于内容增减,要因校制宜、因需制宜开发特色教材,增强教材适用性。
“三教”改革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开端,学校和教师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意见》的指导下,在“三教”改革上做足功课、积极创新,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共同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